第129章 三才绝户的血祭

陆逢时 悠然南菊 2355 字 1个月前

同样的地点,相似的作案手法。

“现场已经封锁,也通知了陈仵作立刻前去验尸,刘推官也先一步过去了!”

“好,走!”

裴之砚不再耽搁,带着王彪大步流星赶往社稷坛。

现场已被衙役严密看守,刘云明正蹲在尸体旁初步勘察,见到裴之砚,立刻起身汇报:“大人,死者身份尚未查明,身上无任何能证明身份的物件。

凶器也未找到,看齐手掌粗糙,衣着朴素,像是寻常做活计的妇人。”

裴之砚上前仔细检查。

死者仰面倒地,双目圆睁,带着惊愕,胸口处有一处明显的锐器伤口,学籍已然凝固。

周围没有明显的搏斗痕迹,财务似乎也未丢失。

“又是这里……”

裴之砚环顾这片因为接连发生命案而显得愈发阴森的松林。

回到公廨,他仔细对比两起案子的卷宗和现场记录。

钱广进是布商,死于白日至傍晚时分;这名无名女子,像是普通民妇,死于深夜。

除了地点相近,手法利落外,表面上看并无直接关联。

裴之砚将两起案子的基本信息罗列出来,并排放在案桌上。

案一:钱广进

身份:隆昌布行东家。

死亡时间:约申时末。

抛尸地点:社稷坛外围松林。

死因:利器从后心刺入,一刀毙命。

财物:未丢失。

关联:曾负责部分冬至祭祀帷幡供应。

案二:无名民妇(待查)

身份:待查。

死亡时间:昨夜子时前后。

地点:社稷坛外围松林,与案一死者地点相距约五丈距离。

死因:利器刺入胸口,一刀毙命。

财物:未丢失。

关联:待查。

一个富商,一个贫妇,生活轨迹几乎不可能交集。

表面看,除了地点和手法,的确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他王彪去查妇人的身份,刘推官则根据陈仵作描绘的大致凶器的模样,在社稷坛附近铺开搜查。

裴之砚再次调阅社稷坛的建造档案以及历年维护记录,看看有无遗漏的线索。

府衙同僚多推测为流寇或仇杀,但他不信巧合。

他逐页翻阅维护记录,直到王彪再次来报,遇害妇人的身份确定了。

是城西一户织工之妻刘氏,平日里操持家务,空闲之余会接些缝补浆洗的灵活补贴家用,人际关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与富商钱广进的生活轨迹毫无交集。

唯一的共同点,或许是二人都曾因各自缘由,在死前数日去过社稷坛附近。

钱广进是去查看祭祀帷幡的悬挂情况,刘氏则是去拾捡松枝当柴火。

“虽然都是城西,但刘氏住所离松树林有十几里路,去这么远的地方拾柴火,显然不正常。”

王彪点头:“属下也觉得奇怪。反复确认,刘氏当日确实是捡拾松枝。”

裴之砚点头:“继续查,看看这个刘氏,或者是她夫家,究竟与钱广进有没有联系。”

王彪依言出了公廨。

裴之砚则继续查找社稷坛的资料。

土木记录枯燥繁琐,多记载何时修补墙面,何时清扫祭坛。

直至夜深,他目光骤然一凝,停留在元丰六年秋的一条记录上:

【元丰六年秋,社稷坛东南巽位,因雨水不绝,地基微陷,填土三寸七分,夯实,并更换前朝就损之“戊土镇石”一方。】

戊土镇石?

寻常维护,何必特意提及镇压?

且指明是前朝旧损。

更换之举,意味非凡。

他立刻起身,在身后巨大的卷宗柜中一番寻觅,终于找到了社稷坛最初的建造设计图副本。

图纸泛黄,笔触古拙。

他指尖顺着图示,精准地落在那东南巽位,果然见一特殊标记,旁有一行西米小楷注释:

“依古礼,奠‘戊土镇石’于巽位,去象厚德载物,以安地脉,定四方气运,佑吾皇江山永固,黎庶安康。”

戊土,阳土,无形之中主信、主承载、主稳固。

这个裴之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