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淳三年的冬,这一年的北风格外的冷。

临安城外,二十万大宋儿郎站在寒风之中,纵然北风像刀子一样刮过他们那冻得发青的脸,也掩不住他们眼中的火热。

短短三年时间,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操练,原本军纪废弛,战力疲软的宋军已经焕然一新。

那些被逼无奈才来参军,只为了混口饭吃的滥竽充数之辈早已经被剔除,那些因犯法入狱而参军的所谓贼配军,也重新被沙汰挑选了一遍。

如今,靠着全真教和龙虎山两大道门在民间的宣传,大宋百姓已经把参军保国视为了荣耀。

而因为士卒的待遇提高,当年那种“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情况,已经彻底成了过去式。

战甲粼粼,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旗帜上斗大的“宋”字似乎也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威武。

鹿清笃陪着当今皇上,立于临安头,他的目光扫过肃立的二十万儿郎,似乎穿越万里之遥,落在了北方那片苍茫的土地上。

那里是中原故土,是四百年前丢失的燕云故地,更是无数汉家英魂泣血遥望的故乡。

从当年于那无名母子的坟前立誓开始,鹿清笃花了正正十年,终于有了履行誓言的机会。

“皇上,吉时已到。”

如今也就是大内总管的陈九,躬身对赵祺提醒着,于是乎这位在原时空以昏庸无能出名,在这一时空责被冠以中兴之主,仁义之君的大宋皇帝点了点头。

抬头看向鹿清笃,在得到鼓励的眼神之后,这位大宋天子深吸一口气,猛地拔出天子佩剑,剑锋直指北方。

“三军听令,北上击蒙,驱逐鞑虏,复我中华!”

声音穿透呼啸的寒风,清晰地送入城下。

站在大军最前方的吕文焕激动的大喊,“谨遵圣意,驱逐鞑虏,复我中华!”

作为曾经贾似道一系的官员,吕文焕这些年过的提心吊胆,他清楚的知道,如果不是自己十几年来驻守襄阳的苦劳,只怕那场临安血雨,同样也会淋在他的身上,带走他的性命。

所以,这一次鹿清笃让他带兵北上,哪怕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名义上的三军统帅,吕文焕也要尽全力做到最好,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彻底保住自己这条小命。

“开拔!”

随着吕文焕大手一挥,大宋二十万大军挥师北上,趁着蒙古内乱,誓要一举收复故土,重夺燕云!

蒙古内部由于贵由之死汗位空悬,各部宗王早已经互相争战多年。

面对突然北上的宋军,他们根本没有一点准备,加上北地汉民还有明教、全真教等江湖势力里应外合,一时间宋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半年之中,捷报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