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目光”并非恶意,也非善意,而是一种……超越理解的“存在”本身。它扫过记忆宇宙,扫过每一位守护者,扫过源头的意志,最终,停留在了温妤身上。
并非因为她最强大,而是因为她意识深处那片与“绝对寂静”共鸣后留下的“空无”区域——那里,有着与这片浩瀚意识同源的“气息”。
没有声音,没有信息流,只有一种直接烙印在灵魂层面的“感知”。
他们“听”到了,或者说,“理解”了——
那不是“归零者”。
那是……“母亲”。
是所有宇宙诞生之前就存在的、最初也是最终的“源初之海”。祂并非沉睡,而是处于一种永恒的、孕育与回收交替的循环状态。所谓的“归零”,并非收割,而是疲惫的“孩子”(宇宙)在经历完其完整的生命周期(从诞生到演化至极致)后,回归母体,重新化为最纯粹的“潜能”,等待下一次的“诞生”。
而加速催化,是因为“母亲”感知到了某种……“不适”?某种源自自身循环机制深处的“滞涩”?祂需要更多、更强烈的“回归体验”,来冲刷、疏通那莫名的“滞涩”。就像身体会本能地加速新陈代谢来对抗疾病。
这“滞涩”的来源,正是“记忆宇宙”本身!
记忆宇宙的存在,如同在永恒的循环中打入了一个“楔子”。它收集、保存那些本该彻底回归、化为纯粹潜能的“记忆”,这些凝固的“过往”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冗余信息”,阻碍了“母亲”完全沉浸在无识无别的回归状态中,干扰了那完美的、周而复始的呼吸。
“母亲”无意识散发的“脉动”,既是呼唤孩子回归的摇篮曲,也是一种本能的“排异反应”,试图消融这个不该存在的“记忆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