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刚停在国际会展中心门口,秦翡还没攥紧怀里的布袋。
车窗就被轻轻敲了敲。
她抬头一看,是国家农业农村部的李工程师。
他穿浅蓝色工装,袖口卷到小臂,手里拿着会议室安排表和塑封照片。
额头上沾着汗,眼镜腿都滑到了鼻尖,说话带着喘:“秦翡研究员,实在不好意思,让你…让你等了!”
李工程师把照片递到车窗边,手指还在微微抖。
“昨天听小陈说你对多人场合不适,我连夜跟主办方磨了半宿。”
“一开始他们说‘20人的厅是最小的,改不了’。”
“我把你做的集水器在黄沙村的照片、丫丫抱玉米苗的视频给他们看。”
“说这是帮村民解决喝水问题的技术,不是普通研讨会,他们才松口,换成10人的小厅。”
李工程师指着照片,手指轻轻点着:“你看,里面摆的是灰色布艺椅,椅垫是加厚的,坐久了不疼。”
“角落还放了盆香樟树小盆栽,花盆是陶土的,和你实验室窗台上的一模一样。”
“花市老板说这棵最像你小区的,我特意让他留的。”
“叶子上有细细的绒毛,和你上次说的‘软乎乎的,像蒲公英’一样。”
秦翡凑过去看照片——会议室是椭圆形的,桌子不大,刚好能坐10个人。
每张椅子之间隔了快一米五,一点不挤;椅背上搭着浅灰色小靠垫,和她实验室的格子花纹一样。
墙角的香樟树盆栽绿油油的,旁边放着个白色小喷壶。
壶身上贴着手写便签,字圆圆的:“凉白开,喷叶子用,每天一次,别多喷”。
桌上摆的画纸和水笔,是她常用的牌子。
连铅笔的削尖程度都一样,不硌手,也不钝得画不出细线。
“里面的温度已经调到24℃了。”
李工程师掏出一张折得整齐的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9:00 24℃,9:10 24℃,9:20 24℃”。
“我让工作人员每10分钟记一次温,这是刚才的记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