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朝着一个全新的方向,悄然拐弯。

“陛下,”顾念一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语气却十分清晰,“近日,陛下推行新纸、试种新粮、革新冶炼,此皆利国利民之万世基业。然,诸事繁杂,非一人一力可成。无论是研制工艺、推广技术,还是治理地方、执行新政,皆需大量精通实务、勇于任事之才。”

她顿了顿,观察了一下嬴政和众臣的反应,继续说道:“我大秦虽人才济济,然如今事务日新,所需才干亦与往日不同。臣斗胆建议,陛下可否再下求贤之令,不拘一格,广纳天下英才?尤其注重那些或许职位低微、却怀有实学、熟悉地方民情之干吏能人?使其人尽其才,助我大秦开创盛世!”

这番话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议论声。

御史大夫冯劫率先表示支持:“陛下,顾丞所言极是!欲成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扩大求贤,广开进身之阶,方能网罗天下英才为我所用!”

但亦有保守派大臣提出异议。一位老博士蹙眉道:“陛下,选官取士,自有法度规章。若过于强调‘不拘一格’,恐乱了朝廷体统,使侥幸之徒得以进身,反而不美。”

另一位官员也附和道:“且天下能吏,多已在朝在野,何须再大张旗鼓?若所荐非人,岂不徒耗国力?”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起来。

嬴政静静听着,不置可否。他心中早已有数,顾念一此举,绝非无的放矢。他等着她的后续。

果然,见争论稍歇,顾念一再次开口,声音提高了几分:“陛下,诸位大人!所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英才或许就隐于草莽之间、僻壤之地!臣昔日随祖父游历,便曾听闻一些地方有贤能之士,虽暂居下位,却才能卓着!”

她开始“抛砖引玉”:“譬如,臣曾至泗水郡沛县,闻当地有一亭长,名曰刘季,为人豁达,善于结交,颇得人心,处理乡里事务井井有条,或可堪治理之任?”

“又闻其友萧何,于沛县为主吏掾,精通律法,理事明断,人称干练?”

“还有曹参、夏侯婴等人,或勇武,或忠信,皆是一时之选!”

(她暂时没敢提韩信,毕竟韩信此时名声不显,且与沛县集团无关,贸然提出太过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