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她删掉的第一行字,长出了新枝

回到中心后,她把它放进了一个特制的展柜,安放在未来“记忆之厅”最显眼的位置。

展柜的铭牌上,她亲手写下标题:《沉默者的忏悔书》。

这件事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

陆承安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契机,借势推动了一项《民间创作权益保障指引》的地方试点方案。

方案的核心内容直指要害:明确要求所有驳回决定,都必须附上详细、具体的法律法规依据,并向创作者开放第三方独立复核通道。

在为此召开的立法听证会上,面对一些保守派的质疑,陆承安的声音铿锵有力:“过去,我们建造高墙,是害怕声音太多、太杂,会乱。但现在我们必须明白,比混乱更可怕的,是死寂。我们不需要害怕声音多,我们要学会的,是听清楚每一声都来自哪里,为何而来。”

会后,走廊里,陆承安叫住了正要离开的苏霓。

他看着她,目光里带着前所未有的欣赏与郑重:“苏霓,你做的,早就不只是媒体了。你是在用记忆和影像,重建一种被我们遗忘已久的,说话的秩序。”

当晚,喧嚣散尽。苏霓独自一人,再次回到了那间老审片室。

她没有开灯,只借着窗外透进的月光,打开了角落里一台早已废弃的录像带播放器。

她从包里拿出一盘全新的、空白的磁带,塞了进去,按下了录制键。

镜头前,幽暗的光线勾勒出她清瘦的轮廓。

她对着那颗小小的、红色的录制指示灯,轻声开口,仿佛在对一个跨越了十年的幽灵说话。

“我是苏霓。十年前,你们站在这里,说我‘资历不够,不懂分寸’。今天,我回来,补交我的第一份主持稿。”

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微微泛黄的稿纸,一字一句,清晰而沉稳地念出了十年前为《潮起》特别版块准备,却最终未能播出的开场词。

那段关于城市记忆与个体尊严的文字,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里,拥有了迟到的生命。

念完,她平静地按下停止键,弹出磁带。

她拿出一张白色的标签,用记号笔在上面写下编号:YX000。

影像,零号。一切的开端。

她将这盘磁带郑重地放在审片室的片架上,就在那些被尘封的“禁片”旁边。

做完这一切,她转身离去,没有回头。

而在门外,一直默默等候的老张,悄无声息地举起相机,拍下了她离去的背影。

灯光渐暗,整个审片室陷入黑暗,唯有那个架子上,那盘崭新的磁带在微光中反射出一点点亮光,像一枚刚刚埋进历史土壤里的种子,静待破土。

就在苏霓走出电视台大楼,夜风拂面的那一刻,她的手机剧烈震动起来。

是赵小芸打来的,电话一接通,背景音是无数键盘敲击和电话铃声交织的嘈杂。

“苏霓!你快看后台!”赵小芸的声音里充满了极度的震惊和一丝无法压抑的狂喜,“我们的预约申请通道……刚刚被挤爆了!不是几百,不是几千……是……是看不见尽头的雪崩!”

苏霓停下脚步,抬头望向公民叙事中心那座在夜色中愈发清晰的轮廓。

她没有丝毫意外,嘴角反而勾起一抹极淡的微笑。

回声,只是序曲。

现在,真正的合唱,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