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江州政务云中心机房的红灯接连闪烁。
许文澜盯着监控大屏,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
一串串数据流如银河倾泻,映得她眼睛泛着冷光。
“全国日均调用突破一百二十万次了。”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克制不住的颤意,“不是试点,不是推广,是自发嵌入。”
她转身看向靠墙而立的苏霓。
女人披着件旧风衣,发尾微卷,垂落在肩头,正低头翻看一份打印出的用户反馈记录。
纸页上密密麻麻写满各地基层单位的手写备注:某县民政局办事大厅录音系统自动触发“五步陈述法”引导音后,群众重复提交材料率下降47%;北方某市法院立案庭试行智能提示框三天,平均立案时间缩短近二十分钟;更有派出所调解员手抄“苏老师五要素”贴满整面墙,笑称“比上级文件还好使”。
“他们在用脚投票。”许文澜走到她身边,语气笃定,“不是因为你有编制,不是因为你被任命——是因为你解决了他们真正的痛点。”
苏霓合上文件,抬眸望向窗外。
城市灯火通明,无数政务终端正在悄然改写运行逻辑。
那些曾僵化、低效、让百姓跑断腿的流程,正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温柔撬动。
她知道,那不是什么神秘代码,而是她从一次次直播事故、一场场舆论风波中提炼出的沟通本质——清晰、结构、共情。
她忽然笑了。笑得很轻,却锋利如刀。
“编制?”她低声反问,像是自语,又像回应某个无形的质问,“他们还在等我交履历表?”
话音未落,桌上的红色专线电话骤然响起。
省委组织部。
熟悉的官腔再度传来:“苏同志,任用程序需要基础材料归档,请尽快提交个人履历及相关证明……否则,后续流程无法推进。”
苏霓没说话,只将听筒拿开半寸,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社会治理创新办公室筹备组”临时牌匾——空荡荡的门牌下,连个正式公章都没有。
三秒静默后,她轻轻放下电话。
转身,打开电脑,在“蜂巢镜像”后台新建功能模块,输入命名:【履职透明直播】。
许文澜挑眉:“你要干什么?”
“既然他们不给我盖章,”苏霓指尖按下回车键,系统提示“功能已上线”,她眼底燃起灼灼光芒,“那就让所有人看着,这枚章,该往哪儿落。”
消息发布仅十分钟,第一场筹备组会议便开启匿名旁听通道。
没有主持人介绍,没有议程宣读,镜头直切会议室全景。
苏霓坐在主位,陆承安列席一侧,法律顾问团队、技术骨干、地方代表围坐一圈。
议题直指痛点:如何建立跨部门应急信息协同机制。
实时转录文字同步滚动,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知识图谱,标注关键决策节点与逻辑链路。
评论区瞬间炸开:
“这效率!我们局长开会光念文件就得半小时!”
“那个数据模型是谁提的?太硬核了!”
“申请接入!!我们街道办天天处理矛盾,太需要这种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