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现在,雷雨天也能留下心跳

短路、损坏、数据丢失……这些技术术语背后,是一个个沉默下去的村庄。

忽然,她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

她将口述史料的采集密度图与设备损坏图层进行叠加——两个图层惊人地重合了。

设备损坏率最高的区域,恰恰是那些口述内容最密集、情感浓度最强的地方。

仿佛那些过于沉重的故事,本身就带着一种足以烧毁电路的能量。

林晚倒吸一口凉气,一个念头在她脑中成形。

她迅速撰写了一份分析报告,绘制出那张被她命名为“声音遗产生存风险地图”的图表,附在了苏霓刚刚通过加密邮件发来的倡议书初稿之后。

在报告的末尾,她用力敲下了一行批注:“不是机器脆弱,是我们还没学会为记忆造屋。”

赵小芸几乎是第一时间看到了这份附带了风险地图的倡议书。

她没有被那些技术参数和数据模型吸引,目光反而落在了林晚那句批注上。

她想起了自己已经过世的父亲,一个结巴了一辈子,却在生命最后时刻,由母亲一字一句“翻译”并补录下回忆的老人。

她猛地站起身,在房间里踱步。

真正的保护,不是冰冷的设备,而是倾听者的姿态。

她立刻拨通了一个制作工厂的电话,自费订购了一批简易的防水录音包。

包体上,她只要求印上一行字:“你说的话,值得被好好装起来。”

一周后,十个包裹被寄往地图上那些“高风险”区域的乡村学校。

每个包裹里,除了防水包,还有一封赵小芸亲手写的信:“不需要还,只要你们也送出去一份。”一场以信任为链条的守护,就此悄然传递。

而在另一座城市的顶尖科技实验室里,许文澜看着林晚发来的风险地图,眉头紧锁。

所有人都以为她会立刻启动新一轮的硬件升级招标,用更昂贵的设备去对抗严酷的自然环境。

但她没有。

她反向思考,如果损坏无法避免,那么如何才能在“死亡”的瞬间,留下最重要的东西?

她把自己关在实验室三天三夜,设计出了一套匪夷所思的“低电压冗余采集协议”。

这套协议能在主电源中断、存储卡受损的极端情况下,利用设备残存的最后一点电容,自动将核心音频片段压缩,并通过蓝牙或附近任意一个手机热点,传输万分之一秒的信号包。

小主,

测试成功的那一刻,实验室的警报灯因为模拟断电而疯狂闪烁。

许文澜疲惫地靠在椅子上,没有向任何人公开这项技术的细节,只是向所有合作机构的“声音守护者”们推送了一条短消息:“现在,雷雨天也能留下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