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的风卷着冰冷的湿气,吹在脸上如同刀割。
就在这片浓得化不开的墨色中,那支被遗忘在江边石栏上的话筒,突然发出了一声极其微弱的“滋啦”声。
声音很轻,像是一粒沙子掉进了深井,却瞬间刺破了技术员小张的耳膜。
他猛地摘下监听耳机,一脸错愕。
这绝不是录音回放,那干涩的、充满颗粒感的电流波动,是真实信号的脉冲!
他冲出临时搭建的监控帐篷,扑到那支被牛皮纸箱勉强遮护的话筒前。
刺骨的寒风中,他颤抖着手检查底座,心瞬间沉了下去。
连接线的外皮早已被冻得开裂,露出里面氧化发黑的铜丝,别说传输信号,这样的状态根本不可能通电。
这声音,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
几乎在同一时间,远在“脉搏协议”数据中心的许文澜,眼前警报灯无声狂闪。
一道异常信号频谱强行切入她的监控主界面,凌厉得像一把凭空出现的手术刀。
她瞳孔骤缩,迅速将信号放大。
那熟悉的、如同心跳般不规则起伏的波形,让她浑身的血液几乎凝固——E00119号历史波形!
三十年前,苏霓直播中断时,那被判定为设备故障的三十七秒杂音,此刻竟跨越时空,再次复活。
她的手指悬在“公开警报”和“启动溯源”两个按钮上,犹豫了不过三秒。
不,不能公开。
一旦公开,这道脆弱的信号就会被无数杂音淹没,被官方定性为技术故障或恶意攻击。
她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决定。
她没有去追踪信号的源头,而是悄悄复制了这段波形数据,将其伪装成一段白噪音,植入“脉搏协议”APP的睡眠辅助模块,命名为《凌晨三点的共振》,设置为夜间默认背景音,持续播放十分钟。
做完这一切,她靠在椅背上,心脏狂跳。
这究竟是三十年前的回响,还是一句迟到了三十年的回答?
上线仅两小时后,后台的用户反馈区开始涌现零星的留言:“奇怪,昨晚睡着前,好像听见有人在我耳边轻轻说了一句‘继续吧’。”
苏霓的书房里,台灯的光晕温柔地笼罩着她。
许文澜的加密信息只有寥寥数语,却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她心中激起滔天巨浪。
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召集团队紧急开会,也没有动身前往江畔查验那个诡异的话筒。
她只是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独自一人。
她翻开自己那本用了几十年的主持笔记,翻到最后一页。
那是一页空白,她一直为某个重要的时刻预留着。
窗外风雪欲来,她握着笔的手却异常平稳,一笔一划地写下:“三十年前那三十七秒,我不是不敢说,是知道后面有人会接。”
写完,她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
那段沉默,不是她的终点,而是她投出的一支漂流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