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当学术殿堂见证才华绽放,他的微笑是她最安心的底气

毕业设计的终审答辩日,在忙碌与期待中如期而至。许念的《共生》系列经过瓶颈夜的突破后,已然臻于圆满,静静地陈列在美院指定的答辩展厅内,等待着最终的检阅。

江澈提前协调好了所有工作,空出了完整的一天。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穿着休闲服,而是换上了一身熨帖的深灰色西装,没有打领带,少了几分商场的凌厉,多了几分属于校园的清爽郑重。他牵着许念的手,一路将她送到美院楼下。

“别紧张,”他低头,理了理她学士服领口的流苏,动作细致温柔,“你站在那里,本身就是对作品最好的诠释。”

他的声音平稳,眼神笃定,传递着毋庸置疑的信心。许念看着他,心中的那点忐忑奇异地平复了下去。她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走进了即将决定她大学四年最终成果的战场。

答辩厅内气氛严肃,评委席上坐着系里最德高望重的几位教授,以及一位特邀的校外评论家。许念站在自己的作品前,最初的紧张在开始阐述自己创作理念的那一刻,便消散无踪。

她讲述了《共生》系列试图探讨的,在数据时代个体意识与宏大宇宙能量场之间的微妙连接。她没有使用晦涩的术语,而是用清晰流畅的语言,结合画面中色彩的呼吸感、笔触的节奏性以及那晚在江澈启发下领悟到的“动态平衡”,将自己的思考娓娓道来。

她的声音清越,逻辑清晰,眼神专注而明亮。当她指向画面中那些看似混沌却内含秩序的色块,解释那是模拟粒子在规则与随机边缘涌现的生命态时,几位教授眼中露出了赞许的光芒。

江澈坐在听众席最后一排的角落,目光始终追随着台上那个熠熠发光的女孩。他看着她在聚光灯下从容不迫的姿态,听着她条理分明地阐述着那些连他都觉得深邃玄妙的概念,胸腔里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混杂着骄傲、欣赏与深沉爱意的情绪填得满满当当。

他的乖乖,早已不是那个需要他默默守护、匿名支持的青涩学子。她已然成长为一颗能够独自闪耀、光芒足以照亮一方天地的星辰。

提问环节,那位以严格着称的系主任提出了一个相当尖锐的问题,关乎科技艺术中“技术”与“艺术性”的权重与边界。

许念微微沉吟,并没有被难住。她想起了江澈那个夜晚的粒子程序,想起了他关于“规则与随机”的论述。她抬起头,目光清亮地回答道:

“在我看来,技术如同画笔,是工具,是拓展表达维度的媒介。而艺术性的核心,在于创作者透过媒介所传递出的、对生命和存在的独特感知与思考。《共生》系列中,无论是色彩的微妙控制,还是对‘能量场’视觉化的尝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连接与共振’这个核心的情感与哲学命题。技术让不可能的表达成为可能,而艺术性,则赋予这种表达以灵魂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