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集市的喧哗与钢镚的冰凉

小主,

“新收的花生——粒大饱满——油水足——便宜卖喽——”李秀云清了清嗓子,开始吆喝起来,声音清脆响亮,带着一种农家人特有的质朴和热情。

小普同站在父母身边,看着眼前这川流不息的人潮,听着耳边震耳欲聋的各种声响,闻着那复杂浓烈的气味,只觉得眼睛、耳朵、鼻子都不够用了!他好奇地东张西望:那边卖布匹的摊子,花花绿绿的布匹堆得像小山;那边铁匠炉子,炉火通红,铁锤敲打烧红的铁器,溅起一簇簇火星,发出“叮当”脆响;那边炸油条的摊子,金黄的油条在翻滚的油锅里膨胀,散发出诱人的焦香;还有卖泥人、卖风车、卖糖葫芦的小贩,举着插满糖葫芦的草把子,红艳艳的山楂裹着晶莹的糖壳,像一串串红宝石……一切都那么新奇,那么热闹!

很快,就有顾客围了过来。一个穿着体面、拎着菜篮子的中年妇女蹲下身,抓起一把花生,在手里掂量着,又捏开一颗看了看里面的果仁:“大姐,这花生咋卖?”

“三毛五一斤!大姐你看这成色,颗颗饱满!回家煮着吃、炒着吃、榨油都香得很!”李秀云热情地介绍。

“三毛五?贵了点吧?前头老张家才卖三毛三。”妇女开始还价。

“哎哟大姐,他那是啥成色?您看看我这,挑拣得多干净!都是头茬的好果子!您尝尝!”李秀云抓起几颗饱满的花生,不由分说塞进妇女手里。

妇女剥开尝了一颗,点点头:“嗯,是挺香。三毛四吧?我多要点。”

“行!看大姐您爽快,开张生意,三毛四就三毛四!”李秀云爽快地应下,麻利地拿起秤杆和秤砣。

小普同紧张地看着。只见母亲熟练地提起秤杆,挂好秤砣,把帆布袋挂在秤钩上,然后抓起塑料布上的花生,一捧一捧地往袋里装。她的眼睛紧紧盯着秤杆上的星花刻度,手指灵巧地拨动着秤砣的细绳,直到秤杆高高扬起,稳稳地停在某个位置。

“瞧好了大姐,二斤半,高高的!”李秀云把秤杆凑到妇女眼前让她看。

妇女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打开,里面是卷得整整齐齐的毛票和钢镚。她数出几张毛票和几个亮闪闪的五分、二分硬币递给李秀云。

李秀云接过钱,仔细点了一遍,脸上笑开了花:“正好!谢谢大姐!下次再来啊!”

小普同的眼睛紧紧盯着母亲手里那些沾着汗渍的毛票和亮晶晶的硬币。那硬币冰凉坚硬的触感,仿佛隔着空气都能感受到。这就是花生换来的钱!是汗水的结晶!他觉得神奇极了。

花生卖得不错,陆续有人来问价、购买。吴建军则负责推销那些花生秧捆。他话不多,就一句:“喂猪的好饲料,一毛钱一捆。” 识货的养猪户过来,捏捏秧杆的干湿度,看看成色,爽快地付钱扛走一捆两捆。虽然不如花生值钱,但看着秧杆捆子一点点减少,换回一张张毛票,吴建军古铜色的脸上也露出了踏实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