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吃西瓜,汁水顺着嘴角流下来,也顾不上擦。
"阿姨,香港回归意味着什么啊?"王红梅好奇地问。
李秀云想了想:"意味着咱们国家强大了。以前让人欺负,现在谁也不怕了。"
这话说得朴实,却道出了真谛。吴普同突然觉得,香港回归不只是一个政治事件,更是一个民族自信的象征。
征文比赛同样激烈。吴普同写了一篇《给香港少年的一封信》,获得了二等奖。马欢的《紫荆花开的时候》得了一等奖,被贴在校门口展览。
"你的写得真好,"吴普同真心称赞,"特别是那句'虽然我们的成长环境不同,但我们都流着同样的血液'。"
马欢笑笑:"我表哥在香港读书,他给我讲过很多香港的事。"
最热闹的是歌咏比赛。每个班都要唱两首歌,一首必唱《歌唱祖国》,一首自选。二班选了《东方之珠》,由文娱委员李静领唱。
"河水流向东方,之珠闪耀香江......"放学后,教室里经常传出排练的歌声。
吴普同五音不全,只能站在后排跟着哼。但即便是这样,他也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集体荣誉感。
七月一日终于到了。学校破天荒地组织学生在集体收看回归仪式直播。那台学校唯一的电视机被搬到操场上,连着长长的电线,全校学生搬着凳子坐在下面。
当电视上出现驻港部队进驻的画面时,操场上一片欢呼。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会展中心升起时,很多同学都激动得站了起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不知道谁起了个头,全校师生一起唱起了国歌。歌声响彻云霄,很多老师都擦起了眼泪。
吴普同看着电视画面,心里涌起一股热流。他想起地理课上学的"一国两制",想起历史课上学的鸦片战争,想起政治课上学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所有这些知识在这一刻都有了特殊的意义。
回归仪式结束后,同学们还沉浸在激动中,久久不愿散去。
"太震撼了,"辛志刚推推眼镜,"我以后一定要去香港看看。"
赵强雄心勃勃:"我要去香港做生意!听说那里机会多得很。"
王红梅憧憬地说:"我要去香港购物,电视上说那里是购物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