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什么味道?
我鼻腔里萦绕着一股独特的气息,像是草木的清香,又混合着淡淡的烟火味,那味道质朴而醇厚,丝丝缕缕地钻进我的感官,牵引着我的思绪。
我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古朴的村落,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场地,几个工匠正忙碌地穿梭其中。
不远处,一捆捆稻草和青檀皮堆积如山,旁边的石臼里,浸泡着的青檀皮散发着独特的木质香气,那股我醒来就闻到的味道,似乎就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
场地一侧,一道清澈的山泉水潺潺流过,发出悦耳的声响。
我走向一位正在晾晒纸张的老师傅,喃喃自语:“这是什么地方啊?这味道好特别。”
老师傅直起腰,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对我说道:“姑娘,这里是泾县,咱们这在做宣纸呢。这味道啊,就是宣纸原料的味儿,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再加上咱这独有的山泉水,多少年了,就这股子味儿。”
我心中一震,他居然看得见我。
不过我现在的经历,能够看得见我也不足为奇了。
倒是宣纸,早闻宣纸大名,却没想到会如此机缘巧合地置身于它的制作之地。
那就好好探究探究吧!
老师傅放下手中的活儿,兴致勃勃地给我讲起了宣纸的历史。
“最早提到‘宣纸’一词的,是唐代的张彦远,不过那时候说的宣纸,就是宣城产的纸,跟后来咱这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还不太一样。
到了宋代,咱泾县就率先做出了品质优良的宣纸。
明朝中叶后,开始用青檀皮掺和沙田稻草做原料,到了清代,这两种原料就普遍用开了。
清朝光绪年间,咱宣纸还在国际博览会上拿了不少奖呢。”
老师傅如数家珍,眼中满是自豪。
我不禁想象着,千年前,宣纸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萌芽、发展,从最初的雏形到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