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戳古董”

我这是到了哪里?

此刻我正坐在一辆汽车上,司机当然看不见我,我依然是虚影模式。

汽车缓缓驶入坝上地区,眼前的景象逐渐开阔起来。

广袤无垠的草原在微风中泛起层层绿浪,远处错落有致的村庄点缀其间,缕缕炊烟袅袅升起。

我来到了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据说这里是“戳古董”的传承之地,每逢节日或重要庆典,村民们总会聚在一起,用这种独特的曲艺形式来庆祝。

走进村庄,我看到一群人正围在村子中央的一棵老榆树下,热闹非凡。

走近一瞧,原来是一场“戳古董”表演正在筹备中。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坐在椅子上,认真地调试着手中的二胡,旁边的桌子上摆放着四胡和竹板等乐器。

他便是村里“戳古董”的主要传承人——赵大爷。

赵大爷身形清瘦,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却格外明亮,透着对这门曲艺的热爱与执着。

在赵大爷身边,有几个年轻人正好奇地打量着这些乐器,时不时地拿起竹板试着敲打几下,发出清脆但略显杂乱的声响。

其中一个叫小峰的年轻人,眼中满是对新鲜事物的渴望,不停地向赵大爷询问关于“戳古董”的各种问题。

“赵大爷,这‘戳古董’为啥叫这么个奇怪的名字呀?”小峰挠挠头,一脸疑惑地问道。

赵大爷停下手中的动作,笑着解释道:“孩子,这名字的来历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是,过去咱们坝上地区物资相对匮乏,艺人们表演时用的道具多是些旧物件,就像从古董堆里翻出来的,所以叫‘戳古董’。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表演能像戳破古老的东西一样,把那些老故事、老传统给翻出来,讲给大伙听。”

我在一旁听得入神,忍不住插嘴道:“赵大爷,能给我们讲讲这‘戳古董’的来历吗?我听说它源于明末清初当地的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