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厚?”王大人惊讶地问。
“因为我们要用事实说话,”苏锦说,“这里面包括我们所有的收入来源、支出明细、改革措施的具体效果,以及相关的证明文件。”
王大人翻看着申辩材料,越看越惊讶:“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
“当然,”苏锦说,“而且我们建议进行公开审查,让百姓也来旁听。”
“公开审查?”王大人问,“这样合适吗?”
“为什么不合适?”苏锦说,“我们的改革措施都是为了百姓,百姓最有发言权。”
萧廷说:“而且公开审查可以避免暗箱操作,确保调查的公正性。”
王大人想了想,点头说:“这个建议很好,那就按你们说的办。”
“不过,”苏锦说,“我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王大人问。
“弹劾我们的人也要公开他们的证据,”苏锦说,“不能只让我们单方面公开。”
“这个要求合理,”王大人说,“我会安排的。”
当天下午,消息传开,整个县城都在议论这件事。
“听说苏夫人要公开账目?”
“是啊,还要让我们去旁听。”
“这胆子也太大了吧,不怕查出问题?”
“我觉得苏夫人心里有底,不然不会这么做。”
晚上,苏锦和萧廷在房间里商量对策。
“锦儿,你真的有把握吗?”萧廷问。
“当然有把握,”苏锦说,“我们所有的账目都是清清楚楚的,而且每一项改革措施都有详细的记录。”
“那些弹劾我们的人呢?”萧廷问。
“他们才是心虚的,”苏锦说,“不然为什么不敢拿出具体的证据?”
“你说得对,”萧廷说,“那我们就放手一搏。”
“不是放手一搏,是理直气壮,”苏锦纠正道,“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经得起检验。”
第二天,王大人开始正式调查。他先查看了苏锦提供的申辩材料,然后又派人去核实相关的数据。
小主,
“苏夫人,”王大人说,“你们的账目确实很详细,但我需要进一步核实。”
“请便,”苏锦说,“我们全力配合。”
王大人派人去了银行、商会、各个工坊,逐一核实苏锦提供的数据。结果发现,所有的数据都是准确的,没有任何虚假。
“这些改革措施的效果如何?”王大人问。
“王大人可以亲自去看看,”苏锦说,“也可以问问百姓的意见。”
王大人真的去实地查看了,发现苏锦的改革措施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水利工程让农田得到了灌溉,医药券让百姓看病更便宜,女工坊让妇女有了收入来源。
“百姓们对你们的评价如何?”王大人问。
“王大人可以随便问,”苏锦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