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劝谕士族风波起,权衡利弊人心异

“体面不在衣冠,而在做事。”李震看着他,“你若真有才学,三年后考场见分晓。怕的不是改革,是自己不够强。”

那人张了张嘴,没再说话。

这时,右席一位中年士族轻声问道:“新科举……当真不论出身?”

“不论。”李震答得干脆,“只要识字明理,皆可报名。考场糊名誊录,一道题一道评,错就是错,对就是对。不会因为你姓什么就多给一分。”

那人低头思索,手指轻轻敲了下桌面。

王晏忽然转向他,目光一冷。那人立刻住手,垂下眼睛。

片刻后,又一人低声问:“办义学的事……官府真不管?”

“不仅不管,还会补贴。”李震说,“每建一所合格义学,每年拨粮三十石,纸墨由工坊直供。老师可以从退伍将士里选,识字就行。孩子能读书,将来才有出路。”

席间响起细微议论声。

王晏猛地拍案:“够了!你们忘了自己是谁了吗?今日在这听一个‘暴发户’讲如何施恩,明日是不是还要跪谢他的仁慈?他给的不是好处,是诱饵!等着吧,等他坐稳了龙椅,第一个削的就是咱们的权!”

众人噤声。

李震却笑了:“你说我是暴发户,我不恼。你说我会卸磨杀驴,我也听着。可你要反驳我做的事,就得拿出证据来。这些年,我哪一桩政令害了百姓?哪一次调赋加重了民间负担?”

他往前一步:“你口口声声礼法,可礼法若不能救人,那就只是枷锁。我要的不是你们感激,是你们看清现实。天下已经变了,不是我想变,是百姓逼着变。你们守着旧规矩不放,可田里的麦子不会因你念了几句诗就自己长出来。”

王晏盯着他,半晌吐出一句:“你终究不是士林中人。”

“我不需要是。”李震平静回应,“我只需要知道,谁能让百姓活下去。”

殿内陷入沉默。

就在这时,一名旁支士族忽然开口:“减税和科举增额……可否让我们带一份文书回去细看?”

小主,

李震立即点头:“当然可以。”他示意侍从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安士疏》副本,一一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