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教育成果:初显成效

李震的手指停在那张药材清单上,目光缓缓移开。他没有立刻下令追查,而是将文书推到一旁,对殿外道:“召李瑶。”

片刻后,脚步声由远及近。李瑶入殿,衣袖微动,手中已捧着一叠卷宗。

“把所有提及新人办事的投书,单独列出来。”李震说,“不是那些告官的,是百姓提到‘某个少年记账清楚’‘某处学生发现错漏’这类事。”

李瑶略一颔首,转身便去调档。她动作利落,不多时便整理出十余条记录。其中一条写着:北城药坊新录记账生,核对出入库单时发现三笔药材数量不符,上报后查实为管事私吞;另一条称,南驿站一名年轻文书,在登记军粮转运时纠正了原册中单位换算错误,避免了五百石米粮错发。

她将这些案例按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与结果排成简表,又从学堂档案中调取对应学生的入学记录与所学科目。表格呈上时,墨迹未干。

李震一页页翻看。这些学生大多出身贫户,有的父亲是挑夫,母亲是浆洗妇,也有孤女、盲童。他们学的是《算术浅说》里的加减乘除,是《医理入门》中的草药辨识,是《启蒙识字本》里一句句“人人生而平等”。

“这不是运气。”他说,“这是教出来的。”

苏婉这时走入大殿,手中拿着一张纸图。她走到案前,轻轻铺开——是一幅用炭笔绘制的格状图表,横竖交错,标注清晰。标题写着《织工酬劳速算图》。

“陈九做的。”她说,“他在织坊实习三个月,发现原来按匹计酬的方式容易出错,便自己设计了这张表。现在十个织工里有八个照着它算工钱,再没人因多做少算起争执。”

李震仔细看着那张图。线条虽不规整,但逻辑严密,连不同粗细纱线的折算比例都标得清楚。一个盲童,靠触读板学会算术,又用所学改了作坊规矩。

赵德站在侧旁,眉头微皱。“此子确有才,可终究只是协理,位卑言轻。若无上令支持,这种改变终究难长久。”

“可他已经改了。”苏婉平静道,“从前没人信残障者能理事,现在织坊掌柜亲自来问,能不能再派两个学生过去。”

李毅此时开口:“西城县丞案的账本底稿,也是个女学生留下的。”

众人转头看他。

“她叫林素娥,十六岁,女子学堂首批学员。”李毅继续道,“被临时录用为账房助理,主管让她改支出记录,她不肯,还把原始凭证藏了起来。我们找到她时,她只说了一句话——‘学堂教过,假账害人’。”

殿内一时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