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舆论反击,揭露敌人丑恶

“商路、驿道、游方郎中,三条线并行。”她头也不抬,“你手下的暗部,能扮成货郎走集镇吗?”

“早准备好了。”李毅从怀中取出一叠薄纸,“这是新制的油布传单,遇雨不烂,撕不开,只能整张烧毁。我已经安排二十人,明日分批出发,沿官道两侧投放。”

“不够。”李瑶摇头,“要让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你挑几个口齿利落的,扮成说书人,在茶肆酒楼讲这几桩案子。讲到关键处,当场拿出伪告示焚烧,再亮出我们的檄文。”

李毅嘴角微扬:“让百姓看一场戏,顺便把真相听进去。”

“正是。”她终于抬头,“还要设奖。凡能完整背诵三篇者,可至最近医馆优先问诊,孩童免诊金。消息放出后,不出五日,这些话就会在村里传开。”

李毅点头离去。半个时辰后,第一批誊抄完毕的檄文送至主帐。李瑶逐字校阅,删去一处形容词,改“贪婪无度”为“某日某时,崔氏家奴押车十辆离仓,载米三百石,未入官册”。她圈出几处地名,命人加注“此地今有饥民七户,皆因欠租失田”。

赵德随后带回三位老儒。一人须发皆白,曾任县学教谕,因拒受豪强贿赂被罢职;另一人年轻些,是落第举子,家中田产尽被强占;第三人竟是女先生,原在私塾授业,战乱中丈夫死于暴乱。三人听完来意,当场答应执笔。

“我写。”那老儒摘下眼镜,“就写我亲眼所见:有个孩子饿得啃树皮,爬到官仓墙下求一口米,被家丁用棍子打出来。而那天夜里,我看见豪奴驾着马车,往山后运粮。”

女先生只说了一句:“我要写清楚,是谁放火烧了我们村的医棚,又是谁在火后三天,给每个伤者送去一碗药。”

李瑶亲自磨墨,递上笔。

天未亮,第一批文案已随商队启程。油布包裹缝在货担夹层,说书人背着三弦琴踏上旅途,游方郎中背着药箱,袖中藏着折叠的檄文。李毅亲自送出营地十里,确认每人路线错开,且皆配有暗部接应。

日头升起时,第一份檄文已在三个市集张贴。内容简明:列时间、地点、人名、物证,末尾盖着李氏军府印信,并附赋役减免凭证样本。围观者起初迟疑,待认出其中提及的里正、巡卒确有其人,议论声渐渐沸腾。

午后传来消息:东阳镇有泼皮撕毁檄文,被村民围住质问,其中一人竟脱口说出“上头不让传”,当场被扭送驻点医馆。李瑶下令释放,但将其供词抄录多份,随下一波檄文一同散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