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民心所向,多地的劝进之声

他凝视良久,忽然开口:“我岂不知他们所求?可帝位不是礼物,是担子。一纸诏书下去,便是改元易制,废旧立新。官吏要换,法度要重订,宗庙要重建。每一步,都可能激起反弹。北境铁木真尚未完全臣服,西南诸蛮蠢蠢欲动,若因名分之争引动外患,谁来承担后果?”

李骁上前一步:“可正因为外患未平,才更需一个名正言顺的中枢!如今您虽掌实权,但各地仍称‘大帅’‘总督’,藩镇之间互不统属,调度迟缓。若有帝号,便可名正言顺节制诸将,整编兵马,设监察御史巡行天下。这才是真正安定之基!”

苏婉轻声道:“百姓不懂这些权谋。他们只知道,自从您来了,不再有人半夜被抓去充役;病了能进医馆,死了有人收殓;孩子能上学,老人有粥喝。他们把您当成了希望本身。若您一直不肯接下这份心意,他们会以为……是自己不够格,配不上这样的日子。”

李瑶走到巨图前,取下一根细针,轻轻挑动兖州位置的一枚铜钉。黄光闪了一下,随即转蓝。

“昨日闽东上报,有老农卖牛购纸,只为抄录您的《劝农书》带回村中宣讲。前日豫章,一群孩童在学堂墙上画了一幅像,说是‘明公骑白马,带我们打胜仗’。这些事不在战报里,也不在税册上,但它们真实存在。民心不是数据,可当它汇聚成潮,连最精密的推演也无法阻挡。”

李震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巡狩途中那些面孔:田埂上弯腰插秧的农夫,医馆门口抱着孩子跪谢的母亲,市集里高喊“明公仁政”的老塾师。他们不曾奢求富贵,只盼一日三餐、一家团聚。而他,正是他们眼中能守住这份安宁的人。

他睁开眼,目光扫过家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知道你们都想让我应下。”他声音低沉,“我也……动心了。”

众人屏息。

“可此事不能仓促。”他抬手制止李骁欲言的动作,“称帝不是个人荣辱,是立国之始。礼制如何定?年号如何选?宗庙社稷何处建?新朝官制是否沿用旧规?这些都需周全考量。更要紧的是,必须让天下人明白,这一朝不是为了李氏一家,而是为了千千万万曾被踩在泥里的百姓。”

苏婉点头:“那就让百姓参与进来。开议政堂,邀各州代表共商国是。不是您一个人定,是大家一起定。”

李瑶补充:“可通过报房征集民间意见。比如年号,可列出十个备选,由各地百姓投票择定。哪怕是不识字的,也能托人代投一票。让他们知道,这个国家,真正在乎他们的声音。”

李骁握拳:“若有人反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