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师接过图纸,犹豫道:“若遭风雨遮蔽,可视距离恐不足十里。”
“所以另设密码信。”她从匣中取出一本薄册,“这是我新编的《边讯密文》,以药材名为代号。譬如‘甘草三钱’指百人以下游骑,‘附子一两’为重甲骑兵出动,‘茯苓无根’则表示内线已失联。每七日更换一次编码,由情报员自行背诵,不落纸面。”
匠师离去后,她又召来一名女吏:“通知各地医馆,紧急调配五百份防疫药丸,用油纸包好,每包附一张简图,画明服用方法。三日后随第一批情报员一同出发。”
“药丸……当真有用?”女吏迟疑。
“不是为了治病。”李瑶淡淡道,“是为了进门。牧民不信官差,但会信能救命的人。”
三日后,首批情报员悄然离京。他们扮作游方药童、贩货小商、放牧雇工,分散潜入边境要地。李瑶每日辰时准时开启空间中的信息面板,等待节点激活信号。
起初两日,毫无回应。
第三日深夜,她正伏案整理各地税册,忽觉指尖微热。空间系统轻震,一条加密讯息浮现:
【玉门方向,绿黄交错三次,继而转为红蓝短闪。附言:牧民言,铁木真残部遣使赴西域小国,欲以牛羊换铁器,已有两批私锻兵器运抵边界。】
李瑶立即起身,点亮案前油灯,铺开地图。她用细炭笔在玉门关外画下一圈,又沿黑水河流域标出三个可疑据点。随后取出《边讯密文》对照,确认“红蓝短闪”代表敌方轻骑集结,规模约三百上下。
她提笔疾书,将情报整合成册,题为《边境异动初录》。正文分三部分:一是近期异常流动记录,二是信号灯与密信双重验证过程,三是初步判断——蛮族意图打通商路,重建武装力量,威胁不在眼前,而在三月之内。
写毕,她将卷宗封入漆匣,外贴火漆印。只需明日朝会,便可呈交御前。
但她未歇息,反而再次打开机关图谱,翻至“远程通讯”章节。现有陶管灯虽快,仍受限天气与地形。若能在更高处设立固定了望点,配合飞鸢传信,或许可将响应时间再缩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