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瑶正低头核对着户部送来的战备物资清单,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声。烛火映在她眼底,没有半点晃动。突然,墙角一只铜铃轻轻震了一下,声音极轻,却让她立刻抬起了头。
那是李毅专属的联络信号。
她放下笔,起身走向密室。脚步不快,但每一步都稳。推开暗门,屋内只有一张石桌、一个铁匣,再无他物。她从袖中取出一块刻有纹路的铜牌,插入匣面凹槽,咔的一声,匣盖弹开。
里面躺着一张薄如蝉翼的纸条,边缘焦黑,显然是经过火燎处理。她没犹豫,拿起纸条靠近烛火,缓缓烘烤。字迹一点一点浮现出来——三组数字,几道符号,还有一串简短标记:“黑石谷、青崖驿、断龙祠”。
她的手指在纸上停顿了一瞬,随即转身拉开石柜第二层,抽出一幅军用舆图铺在桌上。目光扫过山脉走势,很快锁定了三个位置。黑石谷位于西北群山深处,地势险要;青崖驿是旧官道旁的废弃驿站,连接南北要冲;断龙祠则藏在一处断崖之上,历来是乱党集会之地。
这三个点,正好形成三角之势,彼此呼应。
她盯着地图看了片刻,转身走到墙边拉下一条红绳。铃声再次响起,这次是在外院值夜的幕僚听得到的紧急召集令。不到一盏茶时间,五名文书模样的人已站在门外,衣衫整齐,显然早已习惯这种深夜召见。
“进来。”她低声说。
五人鱼贯而入,看清桌上的地图和纸条后,没人多问一句。他们知道这是李毅送来的情报,也知道一旦启动这个流程,就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推演。
“黑石谷是主营。”李瑶指着第一处,“守备最强,但进出只有一条窄道。若强攻,伤亡必重。若绕后突袭,需熟悉地形的人带路。”
一名幕僚点头,在本子上记下:“可调用北境斥候营旧部,他们曾在那里追捕马匪。”
“青崖驿是转运站。”她继续说,“粮草、兵器都在那里中转。烧了它,敌军半月内无法补给。”
另一人开口:“但那里地势开阔,白天难接近。最好夜间行动,用火油罐远程投掷。”
她没回应,只是看向最后一处。“断龙祠不是战场,是议事地。他们每月初一在此会合,交换消息,分派任务。若能提前埋伏,一举擒获核心人物,比打十场仗都管用。”
有人皱眉:“可那里离我们太远,兵力调度不易。而且……”他顿了顿,“万一是个陷阱?”
“不是陷阱。”李瑶说,“李毅不会在这种事上犯错。他能送出这封信,说明他已经确认了路线和守卫规律。”
她说完,把纸条翻过来,背面还有一行极小的字:**“岗哨换防辰时三刻,西墙犬少。”**
这是只有长期潜伏者才能掌握的细节。
她将纸条递给最年长的幕僚:“你负责绘制进攻路线草图,限时一个时辰。其他人分头准备:一人整理各州驻军分布,看哪支部队最近;一人查近三日天气,风向如何;一人联系城外暗哨,确认接应路线是否畅通。”
五人领命,各自落座开始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