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李瑶协调,各方支援汇聚

亲兵离开后,文渊阁的门被推开。李瑶快步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卷竹简,外衣上还沾着夜露。她没停,直接走到主案前,将竹简摊开。

“父亲的命令我已知晓。”她抬头对身旁的内务司官员说,“即刻召集漕运使、粮曹主簿、工部执事,半个时辰内到文渊阁议事。”

话音落下,三名传令官立刻出殿,分头传召。李瑶转身走到墙边,掀开布帘,露出一幅全国舆图。她从袖中取出一支铜笔,在北境主峰防线画了个圈,又沿着太行道划出一条线,最后在江南、荆湖、陇西三个区域各点了一笔。

这是乾坤万象匣提供的信息整合结果——哪些地方有存粮,哪些州郡能抽调人手,哪些商路可快速通行。

片刻后,几名官员陆续赶到。漕运使刚进门就开口:“公主,江南水道正逢汛期,若强行调船北上,恐有翻舟之险。”

李瑶看着他:“你手下有多少艘货船可用?”

“满载的,四十艘。”

“那就全部调走。”她说,“每艘船减载三成,加厚舱板,改用双桨推进。工部今夜就会送来新制的防水帆布,包住粮袋,沉不进水。”

粮曹主簿皱眉:“可各地仓廪尚未清点完毕,若贸然征调,怕账目对不上。”

“账目我会亲自核。”李瑶从案上拿起一本册子,“复式记账法已经算出各地余粮总数。你们只需按令行事,不必再议。”

她翻开册页,念出一组数字:“江州存米七万石,取四万;鄂州存麦五万石,取三万;潭州有干菜腌肉共一万两千担,全数起运。明早第一车队必须出发。”

没人再说话。

李瑶合上册子,看向工部执事:“净水陶罐备得如何?”

“原定五千只,现在加到一万,窑火通宵未停。”

“不够。”她说,“前线士兵不止万人,每人每日需水两碗。告诉工匠,裂口的罐子不要扔,用铁箍捆住照样能用。明天我要看到第一批三千车物资装车出发。”

工部执事领命退下。

李瑶转向内务司:“通知驿站系统,启用一级加急令。所有支援文书加盖金印副签,见印即行,不得延误。”

她顿了顿,“另外,发布《勤王檄文》。不是强征,是招募。凡自愿北上护国者,记入功勋簿,战后授田免税,伤残者由朝廷养其终身。”

内务司官员低声问:“若有人借机冒名领赏呢?”

“我会亲自审录名册。”李瑶盯着他,“每一笔支出,每一个名字,都要对得上人、对得上账。谁敢造假,等战事结束,第一个查的就是他。”

殿内安静下来。

这时,门外传来通报声:“钦天监遗脉使者求见。”

李瑶抬眼:“请进。”

一名身穿灰袍的男子走入殿中,身后跟着两名随从。他拱手行礼,动作不疾不徐。

“贵方昨日承诺提供军械库坐标,今日可有进展?”李瑶开门见山。

“已在途中。”灰袍人答,“藏于太行支脉一处废弃矿洞,内有强弩三百具,箭矢十万支,另有火油配方与制作器具全套。三日内可运至前线补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