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天河”之光(2013年9月15日)

“李部长,欢迎莅临指导!”超算中心的张主任快步迎上,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兴奋的红光。

李玄策微微颔首,目光依旧流连在那片金属森林上:“国之瑰宝,名不虚传。张主任,辛苦了。”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机房的背景噪音。

在随后的小型战略研讨室里,气氛严肃而热烈。巨大的电子屏上展示着“天河二号”的架构图和应用领域。当张主任详细介绍其在气象预测、能源勘探、生物医药、流体力学等领域的巨大潜力时,李玄策听得异常专注,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叩击着,那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主任,”李玄策在张主任介绍完民用领域后,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天河’的价值,远不止于此。”他示意小陈将带来的资料分发下去,“诸位请看,这是我们国安部门近一年来,监测到的针对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潜在威胁图谱,以及几种最具破坏力的网络攻击模式的模拟推演数据。”

屏幕上切换出复杂的网络拓扑图,代表攻击路径的红线如同毒蛇般蔓延,模拟推演的结果触目惊心。

“‘金钟罩’计划的前两期,构建了基础防御体系,但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庞大、更复杂、更隐蔽的网络‘洪水’,”李玄策站起身,走到屏幕前,手指精准地点在几个关键节点上,“我们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演武场’,一个能模拟国家级、甚至超国家级网络攻防战的‘沙盘’。我们需要在真正的攻击来临之前,就在虚拟世界中穷尽一切可能,找出所有漏洞,锤炼出最坚固的盾和最锋利的矛。”

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科学家和技术主管们,最后落在“天河二号”的架构图上,眼神锐利如刀:“‘天河’,就是最好的沙盘!它的运算能力,足以支撑我们构建一个无限接近现实的网络空间攻防模型。将‘金钟罩’计划全面升级,嵌入‘天河’平台!我们要利用它,模拟最极限的攻击压力,测试我们防御体系的极限韧性,更要演练我们主动防御、溯源反制的战略能力!”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设备运转的低鸣。张主任和其他几位技术主管眼中先是掠过震惊,随即被巨大的兴奋和挑战感取代。他们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天河”的战略价值。将国之重器用于虚拟战争的前瞻推演,这是何等的气魄与远见!

“李部长,这…技术上完全可行!”一位负责网络安全模拟的工程师激动地说,“‘天河’的并行处理能力和海量存储,正是构建超大规模虚拟网络环境的最佳平台!”

“好!”李玄策果断拍板,“立即成立联合工作组。国安部战略技术局、信息防御中心,与超算中心精干力量,无缝对接。制定详细方案,我要在三天内看到初步框架!”

会议结束,回到国安部办公室时,窗外的天色已近黄昏。夕阳的金辉给城市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釉色。李玄策坐在办公桌前,桌上除了堆积的文件,还多了一个特殊的国际快递信封,来自大洋彼岸的加州。

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简洁的贺卡和一叠打印工整的技术简报。贺卡上,是女儿李念墨娟秀中带着锋芒的字迹:

父亲大人钧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