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秀芹的“小院外交” (2014年6月30日)

“就是就是!”李婶也找到了共鸣,“还有啊,秀芹姐,咱们这片的小学,下午三点半就放学!像我们这样家里没闲人的,孩子谁接?送托管班吧,又是一笔开销,还不放心。三点半,这不上不下的点儿,真是愁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秀芹静静地听着,手里的蒲扇节奏依旧平稳。她看着张大爷因不满而涨红的脸,看着李婶眉宇间化不开的焦虑,看着两个在石桌旁嘀嘀咕咕的孩子。她没有立刻发表高论,只是不时点点头,眼神温和而专注,仿佛要把这些带着生活烟火气的抱怨和忧愁,都细细地收拢、沉淀下来。她递过去的水杯,她适时剥开的一块水果糖,她一句“老哥哥消消气”、“李婶别上火,总会有办法的”的轻声安慰,都像无形的丝线,熨帖着邻居们焦躁的心绪。

“日子嘛,总有这样那样不顺心的地方,”王秀芹的声音不高,却有种让人心安的沉稳,“咱们老街坊邻居住着,说出来,互相宽解宽解,心里就松快些。这些事,我记下了,回头也跟居委会的老姐姐们念叨念叨,兴许能往上反映反映。”她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像一股温润的泉水,悄然流淌在燥热的午后。

夕阳的金辉开始给四合院的青砖灰瓦镶上暖融融的边儿时,张家大爷和李婶才带着些许释然和小孙子告辞。小院又恢复了宁静,只剩下葡萄叶在微风里沙沙的细响和厨房飘出的饭菜香。

晚饭摆在了院中的小石桌上。几样清爽的家常小菜:拍黄瓜(用的就是张大爷送的)、蒜蓉空心菜、西红柿炒鸡蛋,还有一小碟王秀芹自己腌的酱瓜。张小辉帮忙摆着碗筷,动作利落了不少。

李玄策踏着暮色进了院门,脱下一丝不苟的深色薄西装外套,露出里面的浅灰色衬衣。一天的公务让他眉宇间带着不易察觉的倦色,但一踏入这方被槐荫和饭香笼罩的小天地,那紧绷的神经便不由自主地松弛下来。他深吸一口气,那混合着饭菜香、茉莉香和泥土气息的空气,仿佛是最好的解乏良药。

“舅舅,洗手吃饭!”张小辉喊了一声。

“哎,好。”李玄策应着,走到院角的自来水管旁洗手。

一家三口围着小石桌坐下。王秀芹给儿子盛了满满一碗绿豆粥,又夹了一筷子拍黄瓜放到他碗里:“尝尝,老张家自己种的,味儿正。”

李玄策咬了一口黄瓜,脆生生的,带着天然的清甜,暑气似乎都消了一半。“嗯,真不错,还是这种老味道好。”他赞道。

饭吃得差不多了,气氛温馨而放松。王秀芹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用筷子轻轻点了点桌面,语气如同闲话家常:“玄策啊,今儿后晌,老张大哥和李婶过来坐了会儿。”

“哦?”李玄策抬起头,咽下嘴里的粥,看向母亲。他知道母亲不是无故提起邻里串门的人。

“老张大哥说,社区那新开的养老食堂,菜做得太咸。”王秀芹的语气平实,像是在说今天黄瓜很脆一样自然,“他说提过意见,不管用。他担心老伙计们吃咸了血压高。李婶呢,是愁她家小孙子认字坐不住,还愁小学放学太早,三点半,家里没人接孩子,送托管又贵又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