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老友记:淬火成钢(2016年8月29日)

东北的初秋,已有了几分爽利的凉意。天空是那种洗练过的高远湛蓝,大团大团蓬松的白云,像刚弹好的棉絮,悠悠地飘着。阳光慷慨地洒下,照耀着眼前这片焕然一新的土地——曾经锈迹斑斑、机器轰鸣渐歇的老工业基地,如今已脱胎换骨,成为国家级高端精密制造和特种材料研发的“新星”园区。

园区道路宽阔整洁,两旁是挺拔的白杨,树叶在风中飒飒作响,仿佛在鼓掌欢迎。崭新的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银灰色的金属外墙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冽而充满力量的光芒。偶尔有身着整洁工装的技术人员步履匆匆地走过,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旧日的煤烟与机油味,而是淡淡的金属冷却液和清洁剂的气息,混合着泥土与草木的清新。

园区深处,一栋挂着“特种材料与热处理国家工程中心”牌子的实验大楼里,气氛却如同盛夏的熔炉般炽热。位于顶层的核心实验室,厚重的防爆玻璃墙内,一场关乎“心脏”的淬炼正在进行。

王铁柱站在观察窗前,魁梧的身材依旧挺拔,只是鬓角已染上了明显的霜色。岁月在他方正的脸庞上刻下了更深的沟壑,也沉淀出技术权威特有的沉稳与专注。他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工装,左胸口袋上别着“技术副总”的铭牌,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结实有力的手腕。此刻,他浓密的眉毛紧锁,鹰隼般的目光穿透玻璃,死死盯着真空热处理炉内闪烁的橘红色光芒。炉内,几块形状奇特的金属坯料,正经历着从炽热到急速冷却的生死考验。这是用于新一代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关键材料——一种需要在极端高温、高压下保持强度和韧性的超级合金。热处理工艺的毫厘之差,就可能导致性能的天壤之别。

汗水沿着他额角的皱纹滑下,滴落在工装的领口,洇开一小片深色。他身旁,一群同样神情紧绷的年轻工程师和技术员,屏息凝神地盯着炉内温度和压力的实时数据曲线。

“温度1760℃,保温时间到!准备高压惰性气体淬火!”王铁柱的声音洪亮而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感。

“收到!高压氩气准备就绪!”操作员迅速回应。

“3…2…1…淬火启动!”

嗡鸣声陡然增大,炉内红光瞬间被翻滚的白色气雾淹没,如同神话中淬炼神兵的仙气。监控屏幕上,代表材料内部应力变化的曲线剧烈跳动,如同一个挣扎的心电图。

实验室外,一间安静的视频会议室里。巨大的高清屏幕上,清晰地呈现着王铁柱和他身后实验室的景象。屏幕这边,是李玄策。

李玄策坐在京城一间同样简洁但充满科技感的顾问办公室内。他身后是一幅遒劲有力的书法——“百炼成钢”。他不再身着国安部的制服,而是一件质地精良的藏青色立领夹克,整个人显得更加内敛而深邃。他看着屏幕上老同学专注得近乎神圣的侧脸,看着那熟悉的、被岁月和炉火淬炼过的坚毅轮廓,眼神中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有欣慰,有感慨,有对往昔峥嵘的追忆,更有对这份坚守与突破的由衷敬意。

“铁柱,辛苦了。”李玄策的声音透过高保真音响,清晰而温和地传入东北的实验室,打破了紧张到极点的沉默。

王铁柱闻声,猛地转过头,看到屏幕上熟悉的面孔,那紧绷如铁的脸上,瞬间如同冰雪初融,绽开一个憨厚却无比灿烂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

“玄策?!”他的声音带着惊喜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哎呀,你这大忙人,咋还亲自盯着我们这点‘打铁’的活儿?”他习惯性地用“打铁”来形容他们精密的材料处理工作,带着东北人特有的豪爽和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