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聚变釉(2022年8月6日)

景德镇千年窑火跳跃如初生的朝阳,映着方清墨专注的眉眼。

她手中那捧取自敦煌鸣沙山的矿物釉料,混杂着亿万年前的盐湖嗜盐菌化石,正被小心翼翼地施于胚胎之上。

“窑神爷在上,保佑这一窑出宝色!”老窑工陈大器沙哑的嗓音混着柴火爆裂的噼啪声,在窑口回荡。

窑火舔舐着泥胎,时间在灼热中扭曲变形。

方清墨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眼睫低垂,视线牢牢锁在窑眼内。

突然,一抹幽邃的、仿佛来自宇宙深处的蓝光,猛地从高温的窑膛内迸发而出!

那蓝光如同敦煌壁画上凝固千年的飞天飘带,又似极地夜空中神秘莫测的极光,瞬间铺满了整个窑室,映得所有人脸上都浮动着梦幻的光影。

“蓝!出宝蓝了!”陈大器猛地从矮凳上弹起来,声音因为激动而劈了叉,干枯的手指颤抖着指向窑门窥孔,“方院士!您快看!”

方清墨的心跳几乎与那骤然亮起的蓝光同频,她一步抢到窑门前,透过那小小的孔洞向内望去。

只见炽热的窑膛内,一件件素胚正在经历着涅盘般的蜕变。

那层施于其上的特殊釉料,在烈火的淬炼下,不再是寻常瓷器的温润光泽,而是呈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量子跃迁般的瑰丽色彩。

蓝光流转,深邃得仿佛将整片星海都浓缩其中。

更令人惊异的是,那流动的蓝色釉面之下,竟隐隐浮现出无数细密的、如同磁力线般的银色纹路,它们交织缠绕,形成一片繁复而规律的网络,在高温下微微脉动,散发着惊人的能量感。

“《陶说》里记载的‘祭红如血,窑变难测’…”方清墨喃喃自语,清亮的眼眸被窑火映照得熠熠生辉,带着一种近乎顿悟的震撼,“哪里只是火候与矿料?这分明是微观粒子的量子色变!是物质在极端能量场下的舞蹈!”

她小心翼翼地用长钳夹出一块刚刚冷却的瓷片,那上面流动的蓝光尚未完全内敛,清晰的磁场纹路在釉层深处若隐若现。

指尖触及瓷片,一股奇特的、仿佛带有微弱电流的温润感传来,与她记忆中在EAST(东方超环)实验室观察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时,那巨大环流器内部磁场传感器所呈现的纹路图景何其相似!

科学的尖端造物,竟与千年前窑工们经验与血汗凝结的窑变奇迹,在这一刻隔空呼应,奏响了宇宙间最深邃的乐章。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EAST核聚变实验室的低温控制大厅内,气氛却凝重得如同冻结的深海。

巨大的屏幕上,代表等离子体约束状态的曲线正疯狂地上下跳动,发出尖锐的警报蜂鸣。

李长庚教授眉头紧锁,花白的头发在冷白灯光下显得有些凌乱。

他刚从斯坦福带回来的最新计算模型,在现实面前似乎遭遇了瓶颈。

“约束时间还是不够!能量逸散太快!”

旁边年轻的研究员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沮丧,手指在控制面板上飞快地操作着,试图稳住那桀骜不驯的“人造太阳”。

李长庚没有立刻回应,布满皱纹的手下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那块温润的瓷片——那是方清墨几小时前通过加密渠道急速传送过来的样品。

指尖传来的奇异触感,带着窑火的余温和某种微弱的能量脉动,像一缕清泉流过他因高强度计算而有些干涸的思绪。

“劳森判据…”他低语着那个决定可控核聚变能否实现的关键物理条件,“温度、密度、约束时间…三者缺一不可…”

他猛地抬起头,浑浊却锐利如鹰隼的目光扫过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数据流,一个大胆得近乎离奇的念头突然撞入脑海。

“小刘!把备用数据屏清空!”

李长庚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急切。

在年轻研究员困惑的目光中,他快步走到旁边一张堆满演算稿的临时实验台前,将口袋里那块珍贵的瓷片取出,毫不犹豫地用力往桌角一磕!

“教授!”小刘惊叫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