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第二个五年计(军事整编 上)

辰时·朝会启幕:剑指两疆,整军定纲

咸阳宫章台殿的青铜鼎中,西域龙涎香燃出清冽的烟,缠绕着殿内林立的玄色甲胄。

嬴政端坐主位,案上摊开的“大秦军事整编总图”用朱砂划分为两大区块—

—西侧“葱岭-安息”一线标着“西拓战区”,

北侧“长城-贝加尔湖”一线标着“北征战区”;

图旁附着定远军五年战报,“战保分离、骑为主力、精锐选拔”的字样被红笔圈出,

这是此次整编的核心蓝本。

“第二个五年计,军事为骨。”

嬴政的声音透过殿内回声,撞在梁柱上泛着冷光,

“西疆虽平,安息仍窥伺黑石峡铜矿;

北境虽安,匈奴左贤王部仍在漠南游弋;

辽东半岛未全归,鲜卑部落常扰边。

若无一等铁军,民生再盛也难守。

今日朝会,只议军事整编——依定远军制,

建‘十大战军团、十大预备队’,总兵力百万,

其中五十万专司征战,五十万专司保障,余部守土。”

蒙恬手持鎏金铜简上前,甲叶轻响间展开整编框架:

“臣与赢欣、英布等将领参详三月,拟从大秦现有八十万军队中,

选拔五十万精锐(含西域新附兵、北境降卒),

编为‘西拓五军团、北征五军团’,每军团五万,以骑兵为主(占比七成),

配巧成城寒铁连弩、天驷城杂交耐寒马;

另选五十万熟稔后勤、善管新地者,编为‘西拓五预备队、北征五预备队’,

每预备队五万,隶对应作战军团,主司粮道护送、俘虏接收、土地接管。

剩余三十万军队,分驻三十六郡及西域四城,

守驰道、卫粮仓、防匪患。”

殿内文武皆屏息,李斯躬身问:

“蒙将军,五十万精锐选拔,如何避‘论资排辈’之弊?

新附兵与降卒编入,恐生哗变。”

“李相所虑极是。”

蒙恬早有预案,“精锐选拔以‘三硬标准’为纲:

一凭战功——五年内立过‘斩敌十级’‘护粮千里’‘拓土百里’者,优先入选;

二凭战力——骑兵需达‘日行三百里、马战十合不败’,

步兵需能‘负重五十斤行军百里’;

三凭军纪——凡有‘克扣军粮’‘欺压百姓’‘临阵脱逃’记录者,一票否决。

新附兵与降卒需经‘半年效忠试炼’(随预备队护粮、助农),

且有秦将担保,方可入选作战军团。”

赢欣补充道:

“定远军五年拓疆三千里,关键在‘战保分离’——作战军团只管冲锋,预备队只管收尾。

比如去年黑石峡之战,英布军团斩敌四千,项离预备队当日便接管铜矿、安抚部落,无一日延误。

此次整编,需将此模式贯穿始终。”

嬴政颔首:“就依蒙恬、赢欣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