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证据在手

危机处理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苏小蕊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已然变成了一张数字狩猎的作战地图。她没有沉浸在击退攻击的庆幸中,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法律侦探般的精准,投入到更艰巨的任务——将那些隐匿在数据洪流中的恶意痕迹,锻造成无法辩驳的法律铁证。对她而言,成功的防御只是守住了阵地,而有效的反击,必须建立在证据链的铜墙铁壁之上。

实验室一角被临时改造成了数字取证前哨。苏小蕊通过导师孙教授的联系,获得了一套专业的网络取证软件临时授权。屏幕上不再是普通的代码界面,而是呈现出流量数据的拓扑图谱、攻击包的深度解析视图以及系统日志的时间轴关联分析。她连接了学校网络中心提供的、具备更高权限的日志镜像服务器,确保获取的数据未经任何篡改,符合司法鉴定的原始性要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于技术攻坚的、属于规则与逻辑追索的肃穆氛围。

苏小蕊的眼神锐利如扫描电子镜,逐行检视着被标记为异常的数据包。她鼻梁上的眼镜片反射着屏幕的冷光,表情是全然的沉浸式专注,任何微小的异常都休想逃过她的审视。“李壮,我需要你协调云服务商,获取攻击源IP跳板中,第三个节点,位于新加坡那个服务器的流量中转日志,时间戳锁定在昨晚2点17分至2点23分之间。”

李壮立刻应声,他现在完全听从苏小蕊的“战术指令”,全力调动所有外部资源。

张涛则负责提供技术解释,当苏小蕊锁定一段异常精巧的、用于探测系统弱点的载荷代码时,他仔细分析后肯定地说:“这段代码的风格……很像‘暗影舞者’的手笔,一个在地下论坛很有名的、擅长编写‘优雅’攻击脚本的家伙。高远肯定花了大价钱。”

王哲没有直接参与证据梳理,他静坐一旁,闭目凝神。他的超感能力并非用于查看代码,而是在苏小蕊遇到逻辑断点或感到困惑时,提供一种方向性的直觉指引。当苏小蕊对攻击者选择某个特定端口感到费解时,王哲会低声说:“试试从‘标识伪装’和‘资源消耗最大化’的角度关联看……”这往往能帮她打开新的思路。

“找到了!”苏小蕊突然低呼一声,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攻击者在尝试注入前,发送了一个特征非常明显的‘标记性’探测包。这个数据包的载荷结构和特定冗余字段的填充模式,与三个月前一次未遂的、针对学校服务器的小规模扫描完全一致!那次扫描,根据日志记录,源头IP经过追踪,最终指向高远团队常使用的一个校外VPN出口!”

李壮几乎跳起来:“能实锤吗?”

苏小蕊冷静地摇头:“单一间接证据,链条太弱。但这构成了强关联性嫌疑。继续挖,我们需要更直接的证据链。”

张涛若有所思:“如果他们雇佣了‘暗影舞者’,会不会在代码里留下……‘签名’?那些顶级的脚本小子,有时会忍不住炫耀。”

苏小蕊眼睛一亮:“有这个可能!张涛,协助我,对那段核心攻击代码进行**stylometric analysis (风格计量学分析),比对已知的‘暗影舞者’公开样本和……我们能找到的高远团队以往项目代码的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