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沈氏破案法”雏形

张猛语塞,黑脸微红:“这……”

“若有此录,”沈炼将册子推到他面前,“你便可记下:冷箭来向大致方位、箭杆制式材质、箭羽颜色形状、贼子逃窜时可能踩踏的泥地留下何种鞋印、甚至空气中是否残留特殊火药气味……这些,皆是线索。无数线索交织,便能编织成网,让那贼子无所遁形。”

他目光扫过所有人:“办案如同厮杀,光有蛮力,不过一勇之夫。须知‘庙算多者胜’。这记录,便是‘庙算’之基。细节,往往决定成败,甚至生死。”

一番话,将看似繁琐的记录与实战生死联系起来,顿时让张猛等武夫出身的人神色肃然了不少。

赵小刀眨巴着眼睛,机灵地问道:“大人,那这些线索……比如贼人掉落的头发丝、碎布片、或者泥土渣子,怎么弄回来?总不能用手抓吧?”

“问得好。”沈炼拿起一个油纸袋,“此物,名为‘证物袋’。”

他演示着将袋口绳索松开、放入一小片碎纸、再收紧袋口的过程:“凡现场发现可能关联案情的细微之物,皆以此袋分装,袋外需以炭笔标明拾取位置、时间。如此,可防污损混淆,更利保存查验。”

“物证袋……倒是便宜又实用。”赵小刀嘀咕着,已然开始琢磨这玩意的好处。

接着,沈炼又拿起炭笔和刻有简易刻度的木片:“炭笔书写,不怕水浸,可涂改。木尺用以丈量痕迹长短、深浅、距离。皆乃辅助记录之物。”

众人看着这些简陋却构思巧妙的工具,脸上的疑惑渐渐被一种新奇感所取代。

沈炼最后抛出一个更让他们意外的要求:“往后讯问口供,无论人犯、苦主、证人,需分开单独询问,由不同人记录。记录之原文,不得擅自删改修饰。问毕,对比各人口供,查验其中异同、矛盾、疏漏之处。”

小主,

李石头忍不住问道:“大人,这是为何?以往都是找个地方一起问了,记个大概便是……”

“人心诡谲,记忆有差,更兼谎言掩饰。”沈炼声音低沉,“同一件事,不同人叙述,必有细节出入。分别记录,方能捕捉这些细微差别。众口一词处,或近真相;相互矛盾处,便是破绽所在!一同询问,易受他人影响串供,或碍于情面不敢直言。此乃析谎辨伪之要诀。”

值房内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隐约的风声和几人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这些闻所未闻的方法、要求、规矩,如同一股强烈的冲击,洗刷着他们过往所有的经验认知。繁琐吗?极其繁琐!甚至有些匪夷所思。但细细琢磨,总旗大人每一句话,又都戳在了以往办案时那些模糊不清、容易忽略、乃至吃暗亏的关键点上。

张猛看着那本《现场勘察录》,仿佛看到的不是格子,而是战场上需要抢占的一个个关键据点。赵小刀摩挲着油纸袋,心想这玩意要是早点有,上次那个蟊贼掉的扣子也不至于弄丢了。李石头则反复思量着分开录口供的奥妙,越想越觉得有理。

沈炼将他们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知道火候已到。他不再多言,将工具分发下去:“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此法初行,必有生疏不便之处。可议可改,但需执行。从今日起,凡出外差,必带此录此袋。归来后,我需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