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蜂鸟初鸣!

连续几个昼夜的奋战,实验室的灯光几乎未曾熄灭。

秦念根据陆野那句“抓住最要紧的动静”的启发,带领团队对声码器设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简化。他们摒弃了部分追求极致还原度的复杂滤波器,将核心聚焦于提取基频、振幅等几个最关键、最易于快速处理的语音参数上。

电路图被一次次修改,焊锡的气味日夜萦绕,每个人的眼角都挂上了疲惫,但眼神却比以往更加专注和明亮。

简化后的声码器模块终于重新搭建完成,与之前攻克的高频电路、优化了散热的功率部分以及精心设计的微型电源整合在一起,构成了第一台完整的“蜂鸟”样机。

它静静地躺在工作台上,金属外壳泛着冷冽的光泽,体积比成年男性的手掌还要小巧,可收缩的短天线更添几分精干。重量掂在手里沉甸甸的,却给人一种奇异的可靠感。

总装完成后的首次全系统联调,定在一个安静的下午。阳光透过窗户,在布满仪器的工作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实验室里鸦雀无声,李文军、张海洋,以及所有参与攻关的技术员们围拢在一旁,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了。连日来的失败和摸索,让这次测试承载了太多的期望与不安。

秦念亲自担任主测试员。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微微颤抖的手指,打开了“蜂鸟”的电源开关。一个小小的绿色指示灯亮起,如同暗夜中的一点萤火。

她将样机凑到嘴边,调整了一下呼吸,用清晰而平稳的语调对着麦克风说道:“蜂鸟呼叫巢穴,听到请回答。”

话音落下,她按下发送键。短暂的静默,仿佛时间都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几步之外、连接着接收端的那台副机上,紧张地盯着那个小小的扬声器。

滋啦……一声轻微的电流噪音后,副机的喇叭里,传出了一段声音!

这声音不再是最初那次联调时无法辨认的、令人绝望的刺耳噪音。它带着明显的电子合成感,音调有些平直,缺乏真人语音的丰富起伏,听起来有些机械和僵硬,像是小孩子玩的劣质电子玩具发出的声音。

但是——

每一个字,都清晰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