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北朝灭国TOP1的铁血人生

结果可想而知,崔浩被判处夷五族——不仅自己被杀,连亲戚朋友都被株连。行刑那天,崔浩被关在囚车里游街,路上的人都朝他扔垃圾。《魏书》里说他号哭失声,闻者莫不哀之,一代权臣就这么落了个凄惨下场。有意思的是,崔浩是道教徒,最后却因为被杀,而他力推的灭佛运动,也成了拓跋焘一生最大的污点。

人一旦站得太高,就容易犯疑心病,拓跋焘也不例外。晚年的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前半生有多英明神武,后半生就有多猜忌残暴。

最典型的就是杀太子拓跋晃。拓跋晃是个好孩子,从小就跟着老爹处理政务,《魏书》说他明慧强识,闻则不忘,本来是个合格的接班人。但拓跋焘晚年听了宦官宗爱的谗言,觉得太子想抢班夺权,就杀了太子身边的几个亲信。

拓跋晃本来就胆小,被老爹这么一吓,居然忧惧而死,年仅24岁。这事儿后来成了拓跋焘心里的疙瘩——毕竟是自己亲手逼死了儿子。有一次他去太子墓前祭拜,哭得稀里哗啦:是我害了你啊!(《魏书》载:帝追悼太子不已,每思之,辄流涕)

但他没意识到,更大的危险就在身边——那个搬弄是非的宦官宗爱。宗爱怕拓跋焘哪天醒悟过来收拾自己,干脆先下手为强。正平二年(452年)二月,宗爱趁拓跋焘熟睡时,派人把他给杀了。这位叱咤风云的铁血帝王,最终居然死在了一个宦官手里,时年45岁。

《魏书》里写他的结局:夜,宗爱弑帝于永安宫,短短九个字,道尽了一代雄主的凄凉。他一生灭国无数,却没能防住身边的小人;他让北魏成为北方霸主,却落得个被刺杀的下场。

拓跋焘这辈子,活得像一团烈火——燃起来能烧遍万里江山,灭下去却只剩一堆灰烬。

他的功劳不用多说:灭夏、破燕、平凉,统一北方,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乱局;改革吏治、劝课农桑,让北魏从一个游牧部落变成了真正的中原王朝;甚至还派使者出使西域,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魏书》评价他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意思是他的功业超过了历代帝王,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不算太离谱。

但他的残暴也是出了名的:灭佛运动杀了无数和尚,晚年猜忌成性,杀了不少功臣,最后连自己的儿子都逼死了。就像一个优秀的CEO,业务能力超强,却总在人事问题上犯糊涂,最后把自己的公司带向了危机边缘。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说去吧!

参考《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