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后梁太祖朱温:无赖到皇帝的逆袭

可僖宗不知道,他这是引狼入室。这个“朱全忠”,后来不仅没忠于唐朝,还亲手把唐朝给灭了——当然,这是后话。

朱温投降唐朝后,被派到了宣武军(治所在汴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当节度使。当时的汴州,刚被黄巢起义军折腾过,城里一片狼藉,还到处都是土匪,朱温刚到的时候,手里只有几千残兵,连个像样的军营都没有。

可朱温有办法——他先是用抢来的粮食招兵买马,只要愿意来当兵的,不管是农民还是土匪,都欢迎;然后又用“铁腕”整顿军纪,规定“打仗后退者死,抢劫百姓者死”,谁要是敢违反,他当场就砍脑袋。有次一个士兵抢了老百姓的鸡,朱温二话不说,就把那士兵砍了,挂在城门口示众,吓得其他士兵再也不敢胡来。

《新五代史·梁太祖纪》里记载了他的狠辣:“初,帝在汴,兵少,数为蔡人所困,乃募骁勇,多杀不辜,以立威。”意思是朱温在汴州的时候,兵力少,经常被蔡州的敌军围困,于是他招募勇猛的士兵,杀了不少无辜的人来树立威信——虽然手段残忍,但确实让汴州的局势很快稳定了下来。

除了狠,朱温还特别“滑”。当时中原一带的藩镇,个个都不是好惹的:北边有河东的李克用,手下的沙陀骑兵天下闻名;南边有蔡州的秦宗权,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经常把老百姓当粮食吃;东边有郓州的朱瑄、兖州的朱瑾,兄弟俩联手,实力也不弱。

朱温知道,自己硬碰硬肯定不行,就玩起了“合纵连横”。比如,他跟李克用联手打秦宗权,打完仗后,又偷偷在酒里下毒,想害死李克用——虽然最后没成功,但也让李克用恨透了他,两人从此成了死对头;他还假装跟朱瑄、朱瑾结盟,暗地里却派人去挖他们的墙角,把他们的士兵偷偷招到自己这边来。

小主,

有次,朱瑄派使者来汴州,朱温好酒好肉招待,还跟使者说:“我跟朱将军是兄弟,以后要互相帮忙。”可等使者走后,朱温立马派人去郓州,贴了很多告示,说“只要来宣武军当兵,给的粮饷是郓州的两倍”,结果没几天,就有几千个郓州士兵跑到了汴州。朱瑄气得跳脚,可也没办法——谁让他给的粮饷没朱温多呢?

朱温最狠的一次,是打秦宗权。秦宗权当时号称有“百万大军”,到处烧杀抢掠,中原一带的百姓都怕他。朱温联合了其他几个藩镇,跟秦宗权打了好几年,最后在汴州城外把秦宗权活捉了。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朱温把秦宗权押到长安,献给了唐僖宗。僖宗高兴坏了,又加封朱温为“检校太尉”,还赐了他“沛郡王”的爵位。

可朱温心里根本不在乎这些爵位,他在乎的是地盘。到了唐昭宗即位的时候(公元888年),朱温已经占领了汴州、亳州、颍州等十几个州,手下有几十万兵马,成了中原一带最强大的藩镇。汴州也从一个破败的小城,变成了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街上到处都是商人,军营里的士兵更是黑压压一片,连李克用都不敢轻易招惹他。

这时候的朱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砀山无赖了。他穿着华丽的节度使官服,坐在汴州节度使府的大堂上,看着下面跪拜的官员,心里琢磨着:“宣武军算什么?我要的,是整个天下!”

唐昭宗李晔,比他哥哥僖宗有志向,也想挽救唐朝,可他接手的是个烂摊子——朝廷没钱没兵,藩镇们个个拥兵自重,尤其是朱温,已经成了朝廷不敢得罪的“大佬”。

昭宗刚即位没多久,就想削弱藩镇的势力,结果反而被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逼得逃出长安,差点丢了皇位。最后没办法,昭宗只能派人去汴州,求朱温来救他。

朱温一听,机会来了!他立马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往长安,把李茂贞打跑了,然后亲自把昭宗护送回长安。昭宗感激涕零,拉着朱温的手说:“全忠啊,你就是大唐的救星!”朱温却笑着说:“陛下客气了,臣只是尽忠而已。”

可转身,朱温就把长安的宫殿烧了大半,还逼着昭宗迁都到汴州。昭宗不愿意,朱温就派手下的士兵天天在皇宫外面闹事,吓得昭宗只能乖乖听话。天复四年(公元904年),昭宗带着文武百官,一路哭哭啼啼地搬到了汴州,住进了朱温早就准备好的“皇宫”——其实就是个被重兵把守的大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