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的北宋朝廷,在得知方腊起义的消息后,一开始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们觉得这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可是,当起义军接连攻克了六州五十二县,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时,宋徽宗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急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最终,他任命童贯为宣抚制置使,率领十五万禁军和秦、晋二地的蕃、汉兵,浩浩荡荡地南下镇压起义军。
童贯,这个在北宋朝堂上呼风唤雨的人物,虽然在军事方面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但他却深谙官场之道,善于玩弄权术。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如果不能顺利平定方腊起义,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将会受到严重威胁。于是,他一到江南,就采取了一系列残酷的镇压手段,对起义军进行疯狂的围剿。
面对宋军的强大攻势,起义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们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许多城池相继失守。杭州,这座起义军占领的重要城市,也在宋军的猛烈攻击下岌岌可危。方腊亲自率领起义军将士们坚守杭州城,与宋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然而,由于城中缺粮,而且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方腊最终不得不率领起义军突围,退回到老家青溪帮源洞一带。
帮源洞,这个位于深山之中的天然洞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方腊带领着起义军残部退到这里后,本以为可以凭借着地形优势与宋军进行最后的抵抗。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宋军在童贯的指挥下,竟然不惜一切代价,对帮源洞展开了疯狂的进攻。他们先是用火炮对洞口进行猛烈轰击,然后又派遣大量士兵向洞内发起冲锋。
起义军将士们虽然顽强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伤亡惨重。方腊看着身边的将士们一个个倒下,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无奈。他知道,这场战斗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如果不能想出有效的应对办法,起义军必将全军覆没。
就在这危急关头,方腊的一个手下为了活命,竟然背叛了他,向宋军泄露了帮源洞的内部结构和防御弱点。宋军得知这个消息后,如获至宝,他们立刻调整战术,集中兵力,对起义军的薄弱环节发起了致命一击。
在宋军的猛烈攻击下,帮源洞的防线终于被突破了。方腊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少数亲信,躲进了洞中的一个隐秘角落里。然而,宋军并没有放过他们,他们在叛徒的带领下,四处搜寻方腊的踪迹。最终,方腊和他的妻子邵氏、儿子方亳、宰相方肥等五十二人,在梓桐峒的石涧中被宋军俘虏。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八月二十四日,这是一个让所有起义军将士和百姓们痛心疾首的日子。方腊被押解到了京城开封,在汴京的刑场上,他昂首挺胸,面带微笑,丝毫没有畏惧死亡。他看着周围那些对他指指点点的人,心中充满了不屑。他知道,自己虽然失败了,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他无怨无悔。
随着刽子手的大刀落下,方腊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他的鲜血,染红了刑场的土地,也让无数人记住了这个为了正义和自由而战的英雄。方腊起义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却给北宋朝廷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让人们看到了这个腐朽王朝的虚弱本质。同时,方腊的事迹也激励着后世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参考《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