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应天皇太后述律平:契丹有女名述律,纵横捭阖掌军机

除了在军事上的出色表现,述律平在政治上也有着独到的眼光。她深知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因此,她积极为耶律阿保机举荐贤能。其中,最着名的当属韩延徽。韩延徽本是后唐幽州卢龙节度使刘守光派来出使契丹的使者,他见到耶律阿保机时,不肯行跪拜之礼。耶律阿保机大怒,将他扣留在契丹,让他到野外去放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述律平得知此事后,对耶律阿保机说:“我听说韩延徽是幽州人,智计过人,文章也写得很好。他见到你不肯屈服,说明他是个有气节的人。这样的人才,咱们不能侮辱他,而应该对他以礼相待,重用他。”耶律阿保机听了述律平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召见了韩延徽,与他进行了一番详谈。这一谈,让耶律阿保机对韩延徽刮目相看,他发现韩延徽果然如述律平所说,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此后,韩延徽成为了耶律阿保机的得力参谋,为他出谋划策,帮助契丹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使得契丹逐渐走向繁荣富强。而述律平举荐韩延徽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成为了她识人之明的有力证明。

在述律平的辅佐下,耶律阿保机的契丹帝国日益强大。他们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先后征服了周围的许多部落和国家,成为了北方草原上的霸主。而述律平,也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契丹帝国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她的名字,被铭刻在了契丹的历史长河中,永载史册。

公元926年,对于述律平来说,是一个悲痛欲绝的年份。这一年,她的丈夫,那位与她携手走过无数风雨的耶律阿保机,在夫馀城去世了。耶律阿保机的死,让整个契丹帝国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而述律平,更是伤心欲绝。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因为她肩负着稳定契丹局势的重任。

按照契丹传统,新皇帝将由贵族大会推举产生。在新皇帝即位之前,由皇后掌管军国大事。于是,述律平强忍着悲痛,开始主持大局。她派耶律阿保机的弟弟耶律安端镇守东丹,自己则和长子耶律倍料理耶律阿保机的丧事。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契丹国内却暗流涌动。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开始蠢蠢欲动,企图趁着耶律阿保机去世的机会,夺取政权。其中,最让述律平头疼的,就是那些对她的权威提出挑战的契丹贵族。这些贵族们认为,述律平一个女人,不应该掌控国家大权,他们想要恢复旧有的权力格局。

为了稳定局势,述律平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她以去给耶律阿保机传话为借口,令一百多个可能成为政敌的大臣给耶律阿保机殉葬。这一做法虽然残酷,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却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那些原本想要挑战述律平权威的人,看到她如此果断狠辣,都不敢再轻举妄动。

但述律平的这一做法,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其中,平州人赵思温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当述律平令他殉葬时,赵思温不仅不肯去,反而说:“太后是耶律阿保机最亲近的人,她更应该给耶律阿保机陪葬。”这句话,让述律平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她不答应赵思温的要求,就会被人认为是言而无信,无法服众;但如果她真的去陪葬,契丹的局势又将陷入混乱。

关键时刻,述律平展现出了她的智慧和果断。她解释说:“儿子幼小,国家无主,我不能追随耶律阿保机于地下。”接着,她砍下一只手腕,令赵思温将手腕放在墓中,以做殉葬。这一惊人的举动,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赵思温也被述律平的勇气和果断所震慑,不敢再反抗,最终幸免于死。而述律平“断腕太后”的称号,也由此而来。

经过这一系列事件,述律平成功地稳定了契丹的局势。但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要想真正掌控局势,还需要选出一位合适的新皇帝。在她心中,早就有了人选,那就是她的次子耶律德光。

公元927年,述律平主持召开了贵族大会,推举新皇帝。她中意次子耶律德光,想立他为帝。于是,她让耶律德光和长子耶律倍各自骑着马,在营帐前等候酋长们的选择。这一招看似公平,实则暗藏玄机。因为酋长们都知道述律平的想法,谁也不敢得罪她,所以纷纷争着去拉耶律德光的马缰绳。

述律平见此情景,顺水推舟,宣布立耶律德光为帝。就这样,耶律德光在母亲的支持下,顺利登上了皇位,即辽太宗。而耶律倍,则因为失去了皇位继承权,心中充满了不满和委屈。他觉得自己才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却被母亲剥夺了皇位,于是,他率领几百名骑兵,想要投奔后唐,却被巡逻的士兵发现后阻止,后被遣送到东丹。

耶律德光即位后,尊述律平为“应天皇太后”,将军国大事都交给她处理。从此,述律平成为了契丹帝国实际上的掌权者,权倾朝野。她虽然身处后宫,但对国家大事却了如指掌,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外交,她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在政治上,述律平继续推行耶律阿保机时期的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削弱部落贵族的势力。她重用汉族官员,学习中原文化和制度,促进了契丹的汉化进程。在军事上,她积极支持耶律德光的扩张政策,为他出谋划策,调配兵力。在她的支持下,耶律德光多次率军南下,与中原王朝发生战争,扩大了契丹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