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萧燕燕:帷幄运筹兴大辽,澶渊盟定靖邦家

辽景宗临终之时,留下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同时立耶律斜轸与韩德让为顾命大臣。就这样,年仅十一岁的长子耶律隆绪登上了皇位,即辽圣宗,而萧燕燕则被尊为皇太后,开始了她长达二十七年的临朝称制生涯。

当时的局势可谓是危机四伏,内有宗室亲王势力强大,对皇位虎视眈眈;外有边境未靖,宋朝一直对燕云十六州念念不忘,随时可能发动战争。萧燕燕抱着年幼的皇帝,心中充满了忧虑。她哭着对大将耶律斜轸和大臣韩德让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

耶律斜轸和韩德让深知太后的担忧,他们进言:“信任臣等,何虑之有。”于是,萧燕燕与二人达成政治交易,由耶律斜轸、韩德让出面主持朝中军政大局,防止宗室作乱,剥夺其兵权,保护了太后母子的安全。

为了进一步稳定局势,萧燕燕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她任命侄女婿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管理内政事务,尤其是严管贵族;同时,采纳南院枢密使韩德让的建议,对宗室亲王颁布命令,提出“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使诸王失去兵权,清除了内部夺位的隐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对外方面,萧燕燕也毫不含糊。辽国之东的阻卜部族发生叛乱,她派遣辽国大将耶律速撒前往平叛。经过一番苦战,终于在次年正月平息了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统和元年(公元983年)六月,辽圣宗耶律隆绪率群臣尊奉皇太后为承天皇太后,群臣则为皇帝上尊号为天辅皇帝,大赦天下,改元统和。从此,萧燕燕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正式掌控了辽国的最高权力,开始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萧燕燕掌权后,宋朝认为有机可乘。北宋雄州(今河北雄县)知州贺令图联合其他北宋大臣,以“主上年幼,其母专政”为由,向宋太宗赵光义进言攻打辽国。宋太宗觉得这是个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好机会,便同意了贺令图的建议。

于是,在统和四年(公元986年)正月二十一日,宋太宗对辽发动了“雍熙北伐”。宋军兵分三路,气势汹汹地直取燕云十六州之地。面对宋军的进攻,萧燕燕毫不畏惧,她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果敢的决策力。

她先是派宣徽使耶律阿没里赶赴燕南(即幽州),与耶律休哥共同商讨军事,并派遣使者去各地征召兵力给予耶律休哥;接着,又派遣留守东京的耶律抹只指挥大军前进。不久后,她和辽圣宗等人祭拜陵庙、山川,宣布亲征。这一番操作,不仅鼓舞了辽军的士气,也让宋军感受到了她的决心和魄力。

在战场上,萧燕燕指挥若定。她先派遣耶律斜轸为山西兵马都统,抵御西路宋军杨业一路;再派遣耶律阿没里为南征都统,辅佐耶律休哥抵御宋军。四月初一,她与耶律隆绪屯驻于南京(今北京)北郊督战指挥。

宋军虽然来势汹汹,但辽军在萧燕燕的指挥下,也不甘示弱。尤其是耶律休哥,他率领辽军多次击败宋军。曹彬率领的东路宋军,因贪功冒进,在雨夜与辽军在歧沟关开战,结果大败。曹彬连夜收拾败军渡过拒马河,宋军溺死者不可胜数。剩余部队逃奔高阳,又被辽军冲杀攻击,死者数万。

在西路战场上,耶律斜轸设伏活捉了宋将杨业。杨业是北宋的名将,他的被俘让宋军士气大挫。萧燕燕下令将杨业的头颅割下,装入匣中,传送边关各地。宋朝守军得知大将已死,还没对敌便已失去信心,纷纷溃散而逃。辽军成功收回了之前沦陷的领土,取得了“雍熙北伐”的全面胜利。

这场战役的胜利,让萧燕燕在辽国的威望达到了顶点。她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此后,她又多次对宋朝发动战争,进一步巩固了辽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