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霉斑底下藏着三十年的谎

归心祠内,香火早已断绝多年,唯有角落那盏将熄未熄的长明灯,在风中摇曳出一点微光。

尘埃如雾,缓缓沉降在斑驳的祖训碑上——“民为邦本,食为政先”八字已被岁月啃噬得模糊不清。

苏晚晴跪坐在残卷前,指尖轻抚那半幅泛黄的绢布,指腹摩挲过纤维裂痕,仿佛能触到百年前的手温与血泪。

她忽然一怔,脑海中电光石火般闪过谢云书病中呓语的只言片语:“我娘说……真正的账目,从不会写在纸上——它藏在味道里。”

话音落时,她心头猛然一震。

不是文字,不是印章,更不是密语——是味道!

她猛地抬头,目光落在袖袋中那枚用油纸层层包裹的麦曲母种上。

这是当年谢府老厨临终前塞进她手中的,说是“谢家最后留下的活东西”,她一直当作纪念珍藏,从未细想其意。

如今再看,却觉其中深意如泉涌出。

这不是调味之物,是解码之钥!

“绢娘!”她声音低而急,“拿铜刮刀来!要最薄的那一把!”

绢娘沉默地起身,自墙角暗格取出一把铜刀。

刀身锈迹斑斑,但刃口仍泛寒光,柄端刻着四个小字:贞观修裱。

这位守库哑妇祖辈为宫廷裱褙匠,手中之物皆非凡品,这一把,曾参与重修国史三十六卷,刮去的是谎言,留下的是真迹。

苏晚晴接过刀,深吸一口气,将麦曲母种捣碎,混入杏花村特酿三年以上的酒糟,调成浓稠浆液。

她知道,这种由多重微生物群落构成的发酵液,对古绢上的隐性物质具有极强的亲和力与催化作用——前世她复原过敦煌霉变经卷,靠的就是这类生物显影法。

她执刷,轻轻蘸取浆液,第一笔落在残卷左下角。

刹那间,异变陡生。

原本看不出痕迹的绢面,竟浮现出淡淡褐斑,如同陈年血渍被唤醒。

那些看似无序的霉点,在麦曲菌群的作用下开始重组、延展,竟勾勒出一条细若游丝的路线图——起点是北舆关,终点指向漠北雪原,途中七处接应标记,皆以粮仓形制为记号。

“是真的……”她喃喃,“军粮册真的存在,而且被人用这种方式藏了下来!”

就在此时,角落里传来一声轻咳。

谢云书盘坐于蒲团之上,双目微阖,呼吸绵长如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