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点点头,示意他们但说无妨。
蔡琰便将捐官之后遇到的种种困扰,诸如同僚索贿、上官刁难、以及对未来局势的担忧,委婉地陈述了一遍,没有提及张让和“凤鸣”的具体威胁,但点明了身处漩涡中心的不安。
赵云在一旁补充道:“荀先生,您是不知道,那帮人简直跟饿狼似的!我们这官买的,感觉不是护身符,倒像是招灾幡了!”
荀攸静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待他们说完,他才缓缓开口:
“二位所虑,荀某明白。西园卖官,本是陛下……嗯,权宜之计。捐官入仕,在当下,也非二位独有。然,官场如战场,水深莫测,确需谨慎。”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二位如今,可谓‘富而不贵,名高而位卑’。钱财惹人眼红,名声招人嫉妒,官职却不足以为恃。此乃取祸之道也。”
赵云和蔡琰心中一震,这正是他们最担心的地方!
“请先生指点迷津!”蔡琰恳切地说。
荀攸沉吟片刻,道:“为今之计,有二。其一,曰‘藏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二位纸坊生意兴隆,无需再过分张扬。可适当收敛锋芒,譬如,将部分利润,用于修桥铺路、资助寒门学子等善举,博取清名,亦可减少旁人嫉恨。”
赵云和蔡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其二,曰‘固本’。”荀攸继续道,“兰台令史一职,虽系捐得,却也是正经出身。蔡姑娘可借此机会,多与兰台、东观等处的学士、博士交往,研讨典籍,展现才学。若能参与修撰一二,或得一二大儒赏识,则清誉日隆,地位自固。届时,等闲宵小,便不敢轻易招惹。此所谓‘以文养望’。”
蔡琰眼中闪过亮光,荀攸这是让她利用职务之便,打入文人士大夫的圈子,用才华和学识来赢得尊重,建立自己的声望体系!这比单纯靠钱财和虚职要稳固得多!
“至于子龙你,”荀攸看向赵云,“你勇武过人,性情豪爽,此乃长处。但在官场,匹夫之勇不足恃。你可多与城中禁军、衙门的低阶军官、捕头等交往,一来可结善缘,消息灵通;二来,若遇地痞骚扰,亦可有人照应。但切记,不可卷入派系争斗,尤其要远离宦官与外戚的纷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