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未知号码的短信,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勉强维持的平静假象。
林羽(虫祖)没有回复。任何回应都可能提供更多信息给对手。他只是冷静地将号码记下,并加强了手机的反追踪屏蔽(虽然他知道对方大概率使用了无法追踪的虚拟号码)。
【威胁评估更新:异常现象调查办公室(AIO)活跃度提升。监控已从环境层面延伸至个人行为层面。】
【应对策略升级:】
行为修正: 需在“普通员工”模板中融入更多人类的情感波动和非理性行为,降低“机器感”。
信息战: 主动释放经过设计的、符合“程序员林羽”人设的虚假信息和行为模式,误导监视者。
反侦察: 尝试反向定位或分析监视者的手段和频率。
第二天,公司里的同事们发现林羽又“变”了。
他不再死抠流程,但变得异常……“合群”和“积极”。
王总再来问算法,他会先热情地表示“没问题!交给我!”,然后……转头就去请教赵伟,问一些基础得令人发指的问题,把赵伟都问懵了。
“赵伟,这个哈希表的查找时间复杂度,你确定是O(1)吗?会不会在极端情况下退化成O(n)?我们需要不要写个测试用例验证一下亿万级数据下的表现?”
赵伟:“……羽哥,咱这个项目用户量估计就几百……”
“细节决定成败!严谨是程序员的美德!”林羽一脸“认真”。
开会时,他不再尖锐批判所有方案,而是会对某个明显很蠢的提议表示“高度赞赏”:
“我觉得李工这个用弹出窗口覆盖全屏提醒用户更新的想法非常……大胆!充分考虑了用户的……耐性极限!我建议我们可以再激进一点,比如用户不更新就不让关机?”“敢关闭就让他死机........”
提议的李工和主持会议的王总脸都白了。
午休时,他主动加入大家的聊天,努力模仿着网上的“梗”和“流行语”,但用时机和语气都极其尴尬:
看到同事晒娃,他会评论:“人类幼崽的增殖效率真是惊人,恭喜。”
看到同事抱怨房价,他会说:“建议考虑分布式居住方案,或等待下一次经济周期下行。”
成功地把天聊得比昨天更冷了......
所有人都觉得,林羽不是受了刺激,就是……疯了?这种突如其来的、浮于表面的“热情”和“合群”,比他之前的冷漠和高效率更加令人不适和毛骨悚然。
王总甚至偷偷把赵伟拉到一边:“小赵啊……林羽他……家里是不是出什么事了?需不需要公司提供心理援助?(主要是怕大神垮掉,影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