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献俘阙下

永乐五年九月初,距离大明船队自刘家港启航,已过去两年有余。

这一日,长江入海口天高云淡,风平浪静。然而,这平静却被一支出现在海平面上的、庞大得超乎想象的舰队彻底打破。

“回来了!是郑公公的船队!他们回来了!”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比舰队本身更早地飞遍了太仓,飞向了苏州府,最终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震撼了整个南京城!

首先映入沿岸翘首以盼的人们眼帘的,是那如林般密集、高耸入云的桅杆,以及遮天蔽日的各色帆影。船只的数量似乎比离开时更多,队形也更加严整威武。最大的宝船如同移动的山岳,船楼上精美的雕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护卫的战船船舷两侧,隐约可见经历风浪与战火洗礼的痕迹,更添肃杀之气。

但最引人注目的,并非仅仅是船队的规模,更是它们所带来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异域气息。

船队尚未完全入港,空气中已然飘来阵阵奇异的芬芳——那是苏门答腊的胡椒、爪哇的丁香、暹罗的安息香、古里的没药和乳香……各种名贵香料混合在一起,形成一股浓郁、温暖而陌生的香风,笼罩了整个港口。随船而来的,还有诸多闻所未闻的奇珍异兽:色彩斑斓的鹦鹉在特制的笼中鸣叫,温顺的“麒麟”(长颈鹿)在加固的船舱中好奇地探出长长的脖颈,引得岸上人群发出阵阵惊呼。一箱箱、一捆捆的货物被小心翼翼地搬运下船,其中有精美的西洋布匹、璀璨的各色宝石、珍贵的龙涎香、厚重的紫檀木、洁白的象牙……这些来自遥远国度的物产,无声地诉说着船队所经历的广阔世界与丰硕收获。

然而,比这些珍宝更能点燃人们情绪的,是那被精锐士兵严密看管、依次押解下船的数千名俘虏!他们肤色各异,服饰奇特,神情或惶恐,或桀骜,或麻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被单独关押在一个特制木笼中、颈戴重枷、脚系铁镣的首恶——巨寇陈祖义!他曾经的嚣张气焰已荡然无存,只剩下面如死灰的绝望。押解的明军将士昂首挺胸,脸上洋溢着胜利的骄傲与自豪。

“看!那就是海盗头子陈祖义!”

“听说在海上杀人不眨眼,到底还是被郑公公擒回来了!”

“天朝威武!扬威海外啊!”

“快看那些奇珍异宝,都是我们从来没见过的!”

港口瞬间陷入了沸腾,欢呼声、惊叹声、议论声如同海啸般席卷开来。商贾、士绅、百姓、军户……所有人都在为这支凯旋的王师,为这旷古烁今的远航壮举而激动不已。

船队核心人员并未在港口过多停留。郑和、王景弘等主要官员,率领着庞大的献俘和进贡队伍,携带着各国朝贡的表文、礼单以及最重要的战俘陈祖义,在精锐卫队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地向南京城进发。

九月中旬,南京皇城,奉天殿。

今日的大朝会气氛格外庄严肃穆。永乐皇帝朱棣高踞龙椅之上,衮冕辉煌,面容肃穆,但微微上扬的嘴角和眼中难以掩饰的灼热光芒,泄露了他内心的激动与期待。文武百官分列丹陛两侧,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殿外那漫长的御道上。

“宣——钦差总兵正使、内官监太监郑和,及下西洋有功将士、各国使节觐见——!”

司礼监太监悠长尖亮的唱名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巨大的宫殿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