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最后的航程

当石刻的锤凿声叮叮当当响起,在寂静的山林中回荡时,郑和静静地站在一旁,凝视着那块逐渐被文字覆盖的石碑,目光悠远而深沉。这仿佛不是在记录功绩,更像是一种安排,一种交代,一种对着圣地和历史的、无声的告别。王景弘站在不远处,看着郑和清瘦而挺直的背影,鼻尖莫名一酸。

完成这一切,郑和仿佛了却了一桩重大的心事,神情反而更加沉静。船队最终在福建长乐太平港集结,准备扬帆。

宣德六年十二月(1432年初),海风凛冽,但阳光正好。郑和再次登上了熟悉的宝船舵楼。他身上穿着御赐的麒麟绯袍,外面罩着挡风的披风,花白的须发在风中飘动。他拒绝了旁人搀扶的好意,坚持自己站立在船头最前方。

小主,

王景弘站在他身侧,看着这位亦师亦友、相伴大半生的统帅,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慨。眼前的郑和,不再是当年那个锐气逼人、踌躇满志的壮年统帅,岁月和风霜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也赋予了他一种如山岳般沉稳、如大海般深邃的气度。

“郑公,风向正好,可以启航了。”王景弘低声禀报。

郑和微微颔首,他没有立刻下令,而是缓缓地、极其认真地环视着眼前这片熟悉的景象:巍峨的青山,繁忙的港口,猎猎作响的大明龙旗,以及身后这支虽不复鼎盛、却依旧凝聚着他毕生心血的船队。

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时空,回到了几十年前,他第一次站在这里,心怀憧憬与忐忑,望向未知海洋的那一刻。那时,他心中充满的是对功业的渴望,是对皇命的忠诚,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而如今,再次站在这里,心中所感,已截然不同。功名利禄,早已看淡;皇命虽重,却更添一层对自身使命最终完成的执着。他此行,不仅要抚慰旧港,宣诏古里,抵达忽鲁谟斯,似乎更是在追寻某种超越尘世功业的、关乎生命价值与文明交融的终极意义。他要为这持续了近三十年的伟大航程,画上一个尽可能圆满的句号。

他深吸一口带着咸腥气息的海风,苍老但依旧清亮的目光投向那无垠的蔚蓝深处,那里有他熟悉的航线,也有他未曾抵达的远方。

“起航——”

他的声音不高,甚至带着一丝沙哑,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舰队,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与平静的力量。

巨大的船帆依次升起,吃满了风,发出饱满的鼓动声。锚链哗啦啦收起,庞大的船队开始缓缓移动,如同一条年迈却依旧威严的巨龙,再次游入浩瀚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