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古里落日

船队沿着熟悉的印度西海岸南下,最终再次抵达了那个喧闹、繁荣、空气中永远弥漫着胡椒与各种香料浓烈气息的港口——古里。这里,是郑和前后七次远航中,多次抵达的西端重要枢纽,几乎每一次宏伟航程的折返点都定于此地。巨大的宝船缓缓驶入港口,桅杆如林,帆影蔽日,再次引起了岸上人群的阵阵骚动与欢呼。对于古里人而言,这支来自遥远东方的“白船”队伍,早已是熟稔而又令人敬畏的景象。

郑和在码头上受到了古里国王及其臣属最为隆重热情的接待。岁月似乎也在这位异国老友身上留下了痕迹,但双方眼中那份历经多年交往沉淀下来的信任与情谊,却愈发醇厚。

“尊敬的郑和大人,欢迎您再次来到古里!您的船队,就像候鸟一样准时,永远是古里港最尊贵的朋友!”古里国王张开双臂,用夹杂着当地土语和少量汉语的语句热情地说道。

郑和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舒展笑容,他上前与国王行抱见之礼:“陛下,一别数年,风采依旧。能再次踏上古里的土地,见到老朋友,本官心中亦是欢喜。”

接下来的日子,古里港再次成为了东西方货物汇聚的海洋。码头上,明朝的丝绸、瓷器、茶叶、麝香、樟脑、铜钱,与古里及周边地区盛产的胡椒、丁香、豆蔻、宝石、珍珠、象牙、棉布……进行着规模空前的大型交易。通事们穿梭其间,高声传达着价格;水手和当地脚夫们汗流浃背地搬运着货物;算盘珠的噼啪声与金银铜钱碰撞的脆响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繁华的贸易交响乐。郑和亲自坐镇,监督着这最后一次的大规模官方贸易,确保公平有序,维护着大明“厚往薄来”的声誉。

在一次官式宴会之后,郑和邀请古里国王至他的旗舰“清和号”上品茶。夕阳的余晖透过舷窗,洒在舱内光洁的地板上。郑和命人取来他珍藏的武夷岩茶,亲自为国王冲泡。茶香袅袅中,两人的谈话不再局限于官方辞令,反而多了几分老友闲谈的意味。

郑和望着窗外古里港的景色,那片他看过无数次的、在夕阳下如同铺了层金箔的海面与城市,缓缓说道:“陛下,古里于我,如同第二故乡。数十年来,往返多次,承蒙陛下与古里百姓照拂,感念于心。”

古里国王感慨道:“大人言重了。是古里蒙受天朝恩泽,得以繁荣安定。大人每次到来,都带来和平与财富,古里上下,无不感念。”

郑和沉默片刻,忽然对随从示意。随从捧上一个用黄绸包裹的精致木匣。郑和亲手打开,里面并非金银珠宝,而是一套他日常使用的、镶嵌着螺钿的紫砂茶具,一柄他用了多年、手柄已被摩挲得温润如玉的玉如意,以及一幅由随行画师绘制的、描绘古里港风光的绢本设色画。

“陛下,”郑和将木匣推向古里国王,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这些小物件,是我日常所用,虽不值钱,却伴随我多年,见证了我与陛下、与古里的情谊。今日赠与陛下,聊表寸心,望陛下见物如见人,勿忘这跨越重洋的友谊。”

古里国王愣住了,他看着这些明显带着个人印记的物品,又看向郑和那平静却深邃的眼眸,心中蓦地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连忙推辞:“大人!这……这太珍贵了!乃是大人心爱之物,小王岂能……”

郑和抬手,轻轻按在木匣上,摇了摇头,目光恳切:“陛下,请务必收下。友谊长存,不在物之贵贱,而在心意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