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海陆双线

文华殿配殿内,海图的咸腥气息与墨香奇异地交融。郑和的手指在巨大的航海图上缓缓移动,指尖掠过满剌加、古里、忽鲁谟斯等一连串遥远的地名。王景弘坐在一旁,正在核对一份长长的物资清单,时不时用朱笔勾画。

“三宝太监。”亦失哈的声音在殿门外响起。

郑和抬头,露出笑容:“亦公公来得正好,快请进。”

亦失哈步入殿内,目光立刻被铺满整个桌案的航海图所吸引。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航线、港口与风向,远比他在宫中见过的任何舆图都要精细。

“这就是下次下西洋的航线?”亦失哈仔细端详着图上新添的几处标记。

王景弘放下朱笔,接口道:“正是。这次打算往西再走远些,听说极西之地有国度名曰‘阿丹’,盛产龙涎香与明珠。”

郑和示意亦失哈近前,手指点在一处海湾:“这里,苏门答腊的旧港。去年有商船回报,说见着几个汉人模样的僧侣在那一带活动,举止不似寻常商贾。”

亦失哈眼神微凝:“可查清来历?”

“派人去打探过,说是建文三年出海的。”郑和的声音压得极低,“领头的僧人,据说俗家姓程。”

亦失哈心中一震。建文朝礼部侍郎程济,靖难后下落不明,原来竟是漂洋过海去了。

“皇上可知此事?”

“尚未禀报。”郑和摇头,“一来消息还未核实,二来...”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亦失哈一眼,“这等事,须得有真凭实据。”

王景弘起身关上殿门,回来时手里多了一本簿册:“这是各地市舶司报来的异动。近半年,从暹罗、满剌加等地回来的商船,多有提及汉人在海外聚居之事。其中不少,似乎与国内仍有联系。”

亦失哈接过簿册快速翻阅,里面详细记录了时间、地点、人物特征。他的目光在其中一页停住:“这个在满剌加开设货栈的‘陈老板’,商船往来颇为频繁啊。”

“我们查过,此人每两月必有一船货发往泉州。”王景弘道,“但蹊跷的是,货单上记的是香料,可据眼线回报,卸下的箱笼中颇有几口特别沉重。”

郑和轻轻叩着桌面:“海上的事,我们船队可以查。但陆上的接应之人...”

“交给我。”亦失哈会意,“我这就派人去泉州,查清这个陈老板的货都卖给了谁,与哪些官员有来往。”

三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一眼。海外寻踪与国内肃清,本就是一体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