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虞心苑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氛围之中。昨夜那场蹊跷的大火与吴妪之死,如同沉重的阴霾,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侍卫们巡逻的脚步声较往日更为密集沉重,甲胄摩擦之声不绝于耳,眼神警惕地扫过每一个角落。
宫人仆从们更是步履匆匆,低头敛目,连呼吸都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生怕一丝声响便会引来无妄之灾。
项羽已然下令彻查起火缘由,并加派了近一倍的人手,扩大范围搜寻虞子期的下落,苑内苑外,气氛肃杀。
水榭凉亭内,虞瑶独自凭栏。石桌上摊开着记录人员往来的帛书,而她纤细苍白的指尖,正捻动着那根极细的银丝,眸光却不如往日清亮,带着一丝强撑的凝定。
清晨醒来时,那彻骨的疲乏和病后的虚软几乎将她按回榻上,四肢百骸都残留着酸疼,小腹处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极其轻微的坠胀感,她下意识地将掌心轻轻覆在小腹之上。
她毫不犹豫地取出一小瓶自炼的‘安神养元露’。此方源于《青囊经补遗》中一味温养安神的古方,她以现代药理知识加以改良,选用性味平和的茯神、炒白术、合欢皮为主料,辅以少量苏梗宽胸理气,再用低温萃取技术提粹其精华,成露剂而非散剂,更易吸收,药性温和,旨在宁神定志、缓补气血,而非强行激发透支。
又用金针轻刺内关、足三里等穴位,手法轻灵稳健,意在调和气机,缓解不适。药露与针法带来了些许舒缓,让她勉强维持住表面的清醒与体力,看起来与常人无异。
但代价是精神难以高度集中,太阳穴传来细微却持续的胀痛,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在轻轻牵扯着她的神经,而丹田处总萦绕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空乏感,仿佛脚下踩着棉絮。她必须时常暗自调息,才能维持这份看似平稳的状态。
“王后,” 一个清脆而带着深切担忧的声音自身侧响起。虞瑶微微侧首,见她的贴身侍女紫苏正端着一盏药气氤氲的汤盏轻盈走来。少女身着淡紫色衣裙,面容清丽,眼神却在她家姑娘看似平静的脸庞上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难以掩饰的倦色。
“您怎的又在此劳神?”紫苏的声音压低了,带着心疼,“您脸色还是欠佳,昨夜又那般折腾……这是刚煎好的参苓补气汤,最是温养心神,您快趁热用了。” 这汤药是虞瑶亲自定的方子,皆用平补和胃之材,性味中和。
看到刚刚回到虞心苑的紫苏,虞瑶紧绷的心弦终于松懈了一丝,脸上露出真切却略显乏力的笑意。有这丫头在身边,她确实能安心不少。
“还是你周到。” 虞瑶接过温热的玉盏,指尖传来的暖意让她冰凉的手舒服了些。她轻啜一口,汤药微苦回甘,一股暖流缓缓渗入经络,稍稍驱散了那附骨之疽般的虚冷。她打量紫苏,见她眉宇间虽有关切,却似乎比往日多了几分难以言说的神采,不由打趣道,“看你神色,倒不全是因苑内之事烦忧。莫非……是惦记龙将军?”
紫苏的俏脸“唰”地一下飞起两片红云,羞赧地跺了跺脚,声音细若蚊蚋:“姑娘!您都这般模样了还取笑奴婢!龙将军他……他自是忙于军务,奴婢只是……只是盼着您和天下都早日安泰罢了。” 她嘴上否认,但那眼底瞬间漾开的温柔与羞涩,却将她的小女儿心思暴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