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方舟内部,意识空间的光之平面上,老白与星火(希望之光)的核心光芒相对“而坐”。在他们之间,悬浮着那个来自量子墓碑的、蕴含着未知文明最后馈赠的信息光点。光点缓缓旋转,散发出温和而深邃的能量波动,仿佛一个沉睡的宝库,等待被开启。
“分析结果如何,星火?”老白的声音在寂静的空间中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漂流的日子枯燥而令人心焦,任何新的变量都可能改变他们绝望的航程。
星火方舟的光芒如同呼吸般脉动着,将解析后的信息流清晰地呈现在老白的意识中:
“信息包已初步解密。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文明简史(片段):该文明自称为‘循环观测者’。其历史跨越数十亿标准年,曾达到极高的科技与灵能融合层次。其灭亡非因外力,而是源于对宇宙底层规律‘大循环’的终极确认。他们发现,宇宙的膨胀与收缩、生命的诞生与寂灭,乃至秩序的建立与热寂的趋向,都存在于一个宏大而无法打破的‘循环’框架内。静滞,是他们所认知的、循环中‘秩序趋向极致’的必然阶段,而非独立实体。他们最终选择在循环的‘静滞相位’降临前,主动将自身文明最精华的‘可能性’结晶化,封存于此类‘量子墓碑’中,散布于宇宙‘边缘荒漠’,以期在下一个循环的‘开端相位’能被新的生命发现,或许能……‘扰动’循环,产生新的变数。”
循环观测者……大循环……静滞是循环的一部分……老白咀嚼着这些信息,感到一种超越个体生死、文明存续的宏大宿命感。沈翊和零博士看到的,或许只是这个无限宏大图景的一角。人类方舟的挣扎,在这时间尺度上,不过是一瞬的涟漪。
“二、星图碎片:包含七个坐标点。其中三个坐标的信号特征与当前墓碑类似,推测为其他‘量子墓碑’的位置。另外四个坐标的能量签名迥异,存在复杂的时空结构或生命信号反应,但信号极其微弱、不稳定,可能指向其他类型的远古遗迹、陷入困境的幸存文明,或是……危险的未知领域。所有坐标均位于当前可观测宇宙的极端边缘或难以抵达的异常空间区域。”
七个坐标,如同黑暗大洋中的七座孤岛。有些可能是盟友,有些可能是陷阱,有些可能只是沉默的纪念碑。
“三、量子真空零点能理论框架:此为理论雏形,非完整技术蓝图。其核心在于如何从虚空本身的量子涨落中,稳定地提取远超常规物质的庞大能量,并利用该能量创造并维持独立的微观宇宙泡(‘种子温室’)。若实现,本舰能源限制将极大缓解,并可尝试进行小规模的‘可能性’播种实验。但理论涉及极高维度的数学和物理概念,实现难度极大,且存在引发局部时空崩溃的风险。”
零点能,种子温室……这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前景。如果能掌握这种力量,他们就不再是只能被动漂流的余烬,而是真正拥有了“播种”的能力。
信息消化完毕,老白陷入沉思。三个选择,或者说,三个需要权衡的方向:
追寻墓碑:前往其他量子墓碑的坐标,获取更多“循环观测者”的遗产和知识。风险相对可控(基于当前墓碑的经验),但可能只是重复获取信息,无法根本改变现状。
探索未知:前往那四个信号迥异的坐标,直面完全不可预测的风险,但也可能发现真正的幸存者、新的盟友,或是颠覆认知的机遇。
潜心研究:暂时搁置远行,集中所有资源解析“零点能”理论,尝试实现技术突破。成功后潜力无限,但过程漫长且不确定,可能错失外部机遇,甚至因实验失败而毁灭。
“星火,你的分析呢?”老白将问题抛给了这个日益具有自主意识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