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乾纲独断 郡县天下的确立

好家伙,咸阳宫正殿里的火药味浓得能直接把刚挂上去的“皇帝”金字招牌给熏黑了!上一刻还为了个新尊号山呼万岁的群臣,此刻一个个脸红脖子粗,唾沫横飞,要不是顾忌着御座上那位刚刚升级为“始皇帝”的终极BOSS,估计早就上演全武行了。这哪里是庄严肃穆的朝堂,简直比咸阳城东市的菜市场还要热闹三分!

支持丞相王绾“分封派”的老臣和贵族们,挥舞着玉笏,引经据典,唾沫星子里都带着“周礼”、“亲亲”、“藩屏”这些古老而诱人的词汇,仿佛不分封,明天太阳都得从西边出来,帝国立马就得散架。而廷尉李斯领衔的“郡县派”,则像一群精准冷酷的解剖师,用“战乱根源”、“尾大不掉”、“易于控制”这些锋利的词语,一刀刀剖开分封制那看似华美实则爬满虱子的袍子,露出下面血淋淋的历史伤疤——几百年诸侯混战,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两派吵得是不可开交,声浪几乎要掀翻大殿的穹顶。支持分封的觉得对方是数典忘祖,不顾现实,瞎折腾;支持郡县的则认为对方是抱残守缺,目光短浅,埋祸根。中立派左看看,右看看,脑袋像个拨浪鼓,感觉两边都特么有点道理,这可咋整?急得抓耳挠腮,恨不得当场学会分身术,一边站一队。

而这场风暴的中心,那位刚刚被冠以“始皇帝”尊号的嬴政同志,却像是暴风眼里最平静的那一点。他依旧端坐在那至高无上的御座上,玄色袍服上的十二章纹暗沉如水,头顶的旒珠轻轻晃动,遮蔽了他眼中所有的情绪。只有那放在鎏金扶手(假设有)上的右手,食指停止了有节奏的敲击,缓缓地、坚定地收拢,握成了一个沉稳的拳头。

嬴政的沉默,并非犹豫,而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数百年的回溯与权衡。

他的脑海之中,绝非空白。相反,那里面正如同走马灯般,飞速掠过一幕幕由鲜血与战火绘成的图景:

他仿佛看到了童年时在赵国邯郸,那些因为秦赵交战而充满仇视的目光,感受到了作为质子的屈辱与不安——那是分裂与对抗带给一个孩子的切肤之痛。

他仿佛看到了史书上记载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为了地盘、人口、财富,今天合纵,明天连横,打得你死我活。周天子?那只是个被供在洛邑的泥塑菩萨,别说阻止,连自身都难保。齐桓公、晋文公……哪个不是打着尊王的旗号行称霸之实?楚庄王更是直接问鼎之轻重,野心昭然若揭!分封制下,所谓的“藩屏”最终都成了噬主的猛虎!

他仿佛看到了商鞅变法前的秦国,旧贵族把持朝政,君权不振,国势疲弱。正是废除了类似分封的世卿世禄,推行军功爵制,将权力收归中央,才让秦国一步步崛起,拥有了横扫六合的资本!这是秦国成功的核心密码之一,他嬴政亲身实践并受益于此!

他更看到了,为了终结这数百年的乱世,他麾下的秦军将士,王翦、王贲、蒙武(蒙恬之父)……还有无数像黑夫、惊那样的普通士兵,是如何在函谷关外、在邯郸城下、在易水河边、在茫茫楚地,浴血奋战,马革裹尸!是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今天这“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局面!

难道,就为了所谓的“稳妥”,为了安抚那些六国余孽和看不清形势的老臣,就要把这来之不易的一统江山,再次亲手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王国?把权力下放给那些皇子——他的儿子们?然后等着他们像曾经的诸侯一样,因为利益,因为野心,因为后代的血缘疏远,再次兄弟阋墙,叔侄相残,让战火重新燃遍这片刚刚愈合的土地?

不!绝不允许!

一个无比清晰、无比坚定的声音在嬴政内心深处咆哮。

他缔造的这个帝国,是前所未有的!它的制度,也必须是前所未有的!它不能走周朝的老路,它必须开辟属于自己的、能够传承万世的航道!

分封制?那是已经证明失败的、散发着腐朽气息的旧船票,登不上他这艘名为“秦帝国”的崭新巨轮!

郡县制,才是那指引方向的罗盘,那驱动巨轮前进的强大引擎!只有将所有权力牢牢掌握在中央,掌握在他——始皇帝嬴政的手中,通过层层任免、对他直接负责的郡守县令,才能如臂使指地控制这个庞大帝国,才能杜绝任何可能的分裂苗头!

李斯的话,虽然尖锐,虽然得罪人,但句句都说到了他的心坎上!那才是真正站在帝国长远利益角度思考的“安宁之术”!王绾等人,或许忠心,但格局太小,思维还停留在过去。

想到这里,嬴政那隐藏在旒珠后的目光,骤然变得锐利如鹰隼,之前所有的沉思与权衡,都化为了不容置疑的决断。

乾坤一掷:“廷尉议是!”

就在朝堂上的辩论趋于白热化,双方都有些声嘶力竭,几乎要词穷,只能互相瞪眼、试图用气势压倒对方的时候——

“肃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个并不算十分高昂,却带着无上威严和冰冷质感的声音,如同初春时节最后一块坠入渭河的寒冰,瞬间冻结了所有的嘈杂。

是始皇帝!

整个大殿,刹那间鸦雀无声。刚才还争得面红耳赤的群臣,如同被集体施了定身术,所有的动作、表情都僵在了脸上,然后慌忙收敛,垂下头颅,屏住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所有人的目光,带着敬畏、猜测、忐忑,齐刷刷地投向了御座。

嬴政缓缓地、极其稳定地从御座上站了起来。他身材本就高大,此刻站直了身躯,在那高高在上的台基衬托下,更显得如同山岳般巍峨,给人一种无形的、几乎要窒息的压迫感。玄色的皇帝袍服如同垂天之云,笼罩着整个大殿。

他没有看王绾,也没有看李斯,目光似乎越过了所有人的头顶,投向了虚空深处,那里仿佛有数百年的战火硝烟在翻腾。

然后,他开口了。声音平稳,却字字千钧,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如同沉重的鼓点,敲击在心脏上: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仅仅一句话,九个字,却像一把巨大的铡刀,无情地斩断了数百年的历史乱麻,直指核心病因——诸侯王的存在!这不仅是赞同李斯的观点,更是以帝王之尊,为这场辩论做了最终的历史定性!

支持分封的大臣们,心里顿时咯噔一下,脸色开始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