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立刻用抽签软件开始随机组队模拟。
第一次,周炽抽到了和李泽川一组。
两人拿到题目就开始吵。
“必须先优化核心算法!”
“放屁!必须先确定安全边界!”
差点真的在实验室里上演全武行,最后超时勉强完成,过程惨不忍睹。
第二次,陈知行抽到了和周炽一组。
周炽天马行空,陈知行严谨缜密。
一个拼命想往前冲,一个死死拉着缰绳。
虽然最终完成了,但效率不高,周炽憋屈得直抓头发。
第三次,苏想抽到了和李泽川一组。
题目是一道极其考验工程实现和边界处理的难题。
李泽川习惯性地开始挑剔各种潜在风险,苏想却没有像周炽那样直接反驳。
而是快速记录下他的每一个顾虑,然后从中提炼出最关键的两点,提出:
“我们先集中解决这两个最高风险,其他的用监控和降级方案兜底,保证进度,可以吗?”
她的思路清晰,语气平和,既尊重了李泽川的专业判断,又保证了效率。
李泽川有些意外地看了她一眼,哼了一声,却没再反对。
两人竟然在一种略显古怪但高效的氛围下,提前完成了任务!
第四次,苏想抽到了和陈知行一组。
题目理论性很强。
陈知行快速构建模型,苏想则专注地理解他的思路,并敏锐地指出了模型中一个可能过于理想化、工程上难以实现的假设。
陈知行沉吟片刻,接受了她的意见,两人一起修正了模型,最终方案既严谨又具备良好的可实现性。
几次模拟下来,四个人都惊讶地发现,看似最“弱”的苏想,反而在这种随机配对中展现了极强的适应性和沟通能力。
她不像周炽那样强势自我,不像李泽川那样挑剔尖刻,也不像陈知行那样过于理论化。
她更像一个灵活的粘合剂和翻译器,能快速理解不同队友的思维模式,找到合作的平衡点,甚至能弥合周炽和李泽川之间的巨大分歧。
周炽看她的眼神渐渐恢复了之前的欣赏,甚至多了些别的东西。
李泽川虽然嘴上不说,但配合度明显高了。
实验室的门被敲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