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宫本雄一郎的初次交谈,苏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她没有急于打探任何敏感信息,而是就一些公开的、前沿的学术问题与宫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她扎实的数学功底、独特的跨学科视角,以及流利的英语,都给宫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小姐的才华,令人惊讶。”
宫本难得地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神色,“以你的能力,在北大会有很好的发展。”
苏想按照预设的剧本,适时地流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黯然”和“无奈”。
“宫本先生,才华需要适宜的土壤才能生长。”
她微微垂眸,语气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与疏离,
“您或许不知道,我进入北大的方式……并不寻常。
我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向所有人证明了我的能力,世界冠军、国家项目……
我以为这些足以让我获得应有的认可和平台。”
她抬起眼,目光清澈却带着一抹复杂的失望:
“但有些烙印,似乎永远无法抹去。
当新的机会出现时,我依然是被最先排除在核心之外的那一个。
相较于这里对过去的执着,我了解到,像贵国这样的顶尖研究环境,似乎更关注一个人实际能创造的未来价值。”
她没有直接贬低,而是通过对比自身遭遇与听闻中的“开放”,
巧妙地表达了对国内环境的失望,以及对更重视人才本身价值的国际平台的向往。
这种姿态,反而更容易取信于宫本这种见多识广、警惕性高的老派技术专家。
他见过太多急于求成的年轻人,像苏想这样有真才实学却又似乎因“内部问题”而心生去意的,在他看来更符合逻辑。
交流会结束后,宫本甚至主动给苏想留下了他在北京下榻酒店的联系方式,
表示如果苏想有兴趣,可以进一步探讨一些“学术问题”。
第一步,成功了。
然而,就在苏想稍微松了口气的时候,李泽川面色凝重地找到了她,递过来一份刚刚印刷出来的小报。
头版赫然是她与宫本雄一郎在窗边交谈的大幅照片,配图的标题触目惊心:
《昔日状元,今日欲投东瀛?学术妲己再现身,与日籍首席技术官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