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内,盛宴正酣。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由最初的庄重拘谨,渐渐转向一种带着皇家威仪的家常热闹。
贾妃元春命贴身宫女传笔砚伺候,亲自搦湘管。
于灯下细细观览园中景致,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又命随驾的翰林院官员记录在案,以为纪念。
接着,元春兴致颇高,又命众姊妹及宝玉各就方才赐名之处,题一匾一诗,以志其盛。
彼时宝玉才作了“潇湘馆”、“蘅芜苑”二首,正构思“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
宝钗在一旁冷眼瞧着,心思缜密的她立刻察觉不妥,便趁众人不理论,悄悄挪步至宝玉身后,急忙回身悄推他道。
“宝兄弟,且慢!贵妃娘娘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俗气,方才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起草,偏又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无意间和娘娘的心意争驰了?况且咏芭蕉的典故也颇多,何必拘泥于此?再想一个改了罢。”
宝玉正凝神思索,被宝钗一推一问,不觉怔住,拭了拭额角急出的细汗,苦恼道
“我这会子心忙意乱,总想不起什么新鲜典故出处来。”
宝钗见他如此,抿嘴一笑,悄悄的咂嘴点头笑。
这一段小插曲,虽则短暂,声音也低,却尽落于一旁看似低头沉思、实则一直留意着宝玉动静的黛玉眼中。
她见宝玉与宝钗靠得那般近,言语亲密,宝钗又如此熟知宝玉性情、及时提点,心中不免泛起一阵酸涩之意,如同吃了一颗未熟的青梅。
又见宝玉作诗艰难,自己本有心上前相助,或暗中提点一句,不想却被宝钗抢了先,更觉闷闷不乐,仿佛自己的领域被人侵占了去。
待轮到她自己作诗时,本想趁此机会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限定了格局,倒不好违谕多作。
只得强压着那份争强好胜之心,胡乱作了一首五言律应命罢了。
虽也清丽,却非她最高水准,心中不免有些郁郁失落。
随后,元春又点了四出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
戏台上锣鼓铿锵,丝竹悠扬,生旦净末丑依次登场。
看戏时,元春见那小旦龄官唱做俱佳,神态颇有几分动人之处,便额外赏了她。
之后,又按例赏赐了宝玉、黛玉、宝钗并迎、探、惜三春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