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技术爆炸与新的阴影

星璇投影的到来,如同为林弈的科研引擎装上了最先进的涡轮增压器。她不仅是高阶秩序文明的顶尖学者,更拥有着与林弈同源、却侧重不同的知识体系——她更擅长将复杂的法则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工程技术,尤其精于能量矩阵与空间结构。

实验室的工作模式彻底改变。

林弈负责提出核心构想和方向,以及以其太初剑意进行最终的微调与赋能。星璇投影则凭借其强大的计算能力(虽受投影限制,但依旧远超此界超级计算机)和对秩序法则的深刻理解,将林弈的构想拆解成详尽的图纸、算法和工艺流程。苏晚晴则成为了最关键的执行者与桥梁,她负责将星璇那些超越时代的“工程语言”翻译成此界科技能够实现的步骤,并协调秦风调集资源,操作设备。

效率呈指数级提升!

之前困扰林弈许久的“灵能矩阵”微型化与稳定性问题,在星璇解析了此界半导体和量子计算技术后,迅速找到了替代方案——利用一种特殊的超导材料结合蚀刻的符文回路,成功制造出了指甲盖大小、却效能更高的“灵能芯片”。这枚芯片被林弈进一步炼化,与灵枢核心连接,使其能量处理效率再次飞跃。

能源方面,星璇借鉴了庇护所成熟的“聚灵阵”原理,结合核电站能源矩阵的实践经验,设计出了一套效率更高的“高阶能量转化矩阵”。这套矩阵不再需要布置在核电站外围,而是可以直接在林弈的实验室地下,通过深埋的特殊管道,远程引导并高效转化来自“东海能源中心”的能量,转化率和纯净度都提升了数倍。林弈恢复所需的时间被大幅缩短。

最令人振奋的突破,在于对黄金罗盘和“星尘号”中继站的利用上。

在星璇的辅助计算下,林弈开始尝试构筑一个小型的、稳定的“双向传送阵”。阵法的核心由黄金罗盘提供时空坐标锁定,由“星尘号”中继站提供跨维度能量支撑,主体则利用此界最尖端的超导材料和精密加工技术打造。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次启动测试时,由于能量输入不稳,传送阵发生了剧烈波动,差点将实验室一角湮灭进维度缝隙。幸亏林弈及时以剑意强行稳定空间,才避免了灾难。

“能量接口需要缓冲层,时空符文需要适应此界规则的微调。”星璇投影冷静地分析着数据,“我们可以尝试引入魏教授团队正在研究的‘量子稳定场’技术,或许能解决能量谐振问题。”

林弈立刻让苏晚晴联系魏教授。

魏教授在得知林弈这边需要“量子稳定场”技术,并且是为了进行某种“高能物理实验”后(苏晚晴巧妙地掩盖了真实目的),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亲自带着核心数据和实验样品赶了过来。

当他看到实验室里那些明显不属于地球科技的能量回路和那个美得不像真人的星璇投影(苏晚晴解释是最高级的全息AI助手)时,这位老科学家的世界观再次受到了剧烈冲击,但更多的却是狂喜。

“妙啊!这种能量引导方式!这种结构!”魏教授围着工作台,激动得手舞足蹈,完全忘了年龄,“林同志!你们的研究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吗?!量子稳定场?没问题!我们最新的原型机已经可以将特定区域的量子涨落压制到最低,绝对符合你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