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差点没忍住吐糟

孙祺装出严肃的样子,语气认真,表情诚恳,看不出任何破绽。

见他态度这么坚决,王敬天也有些慌了,犹豫了一会儿,最终勉强收下。

两人边吃边聊,王敬天讲华语乐坛的事,孙祺则说剧组的见闻。

本来不相关的话题,却让两人聊得津津有味。

最后,王敬天才想起今天来的目的——有人想让孙祺代言。

“什么?校内网?”

起初以为是新学期开学的原因,但通过后台数据的分析,他们发现大多数新增用户都关注了一位今年突然走红的大学生歌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人就是孙祺。

《我的天空》销量不错,截至目前专辑销量已达80万张。

不过随着三月份各大知名歌手陆续推出新专辑,孙祺的专辑销量逐渐放缓。

但这个成绩对于孙祺和太和麦田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

要知道,2005、2006这两年华语乐坛佳作频出,可以说是“神仙打架”的时期。

《我的天空》能卖出80万张,实力不容小觑,甚至有望进入年度前十。

孙祺的粉丝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

除了几场城市签售会外,他几乎销声匿迹,十分低调。

粉丝找不到他,不知是谁在网上泄露了他的校内网账号,于是大批粉丝涌入校内网,意外带动了平台新用户的增长。

王星带着团队曾专门研究过孙祺:身份符合校内网的目标用户——帝都电影学院表演系学生,外形出众,声音不错,有明星潜力。

最关键的是,他刚出道,是个新人,价格肯定不高。

签下这样一位新星,无疑是当前最理想的宣传方式。

孙祺和王星在水木大学见面。

王星看起来很聪明,不到三十岁,发际线已明显后移。

他说话逻辑清晰,很有感染力,但孙祺总觉得他话里有话,像是在画大饼——什么双赢、提升大学生群体知名度、拥抱互联网、未来社交趋势……说到底,不就是想白嫖吗?

“你们接受投资吗?”

“呃,?”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社交网络记忆。

对00后来说是微博、微信;十年前则是人人网,也就是校内网。

曾经的校内网风靡高校,承载了许多人无法复制的青春。

孙祺前世也是它的忠实用户,记忆犹新:通过学校信息找到老同学的激动,偷偷关注校花时的小窃喜——校内网就是他的青春回忆。

既然这一世与校内网有了交集,而他们又没钱,那就只能顺手“薅一把羊毛”了。

孙祺记得校内网在2006年底被收购,之后改名为人人网。

具体金额他记不太清,但从和王星的短暂接触以及王星后来的发展来看,这笔投资绝对划算。

至于王星是否愿意接受这笔钱,孙祺懒得深究。

现在他没有资源也没有人脉,只有钱。

如果王星愿意,他就赚一笔;不愿意也没关系,毕竟他这一世的主业在娱乐圈。

就在孙祺动身前往水木大学的同时,帝都电影学院表演系主任办公室里,王进松正和刘一非交谈。

“来,一非,坐吧。”

“谢谢王老师。”

“一非,是这样的,院里决定今年02级的毕业大戏以电影的形式来呈现。”

“嗯。”

看到刘一非神情平静,王进松有些意外。

“你好像不觉得意外?”

“之前已经听说了一些消息。”

刘一非如实回答。

也对,这种消息在圈内很难完全保密,演艺圈的人一向对各种动向都很敏感。

王进松想了想,便不再多问,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打印好的剧本递给她。

“这是一部青春校园题材的电影,主要演员都来自你们02级表演班。

我觉得女主角很适合你,先看看剧本,有想法我们再谈。”

接过剧本,“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几个字映入眼帘。

呀,原来是孙祺写的那本小说。

刘一非眼睛一亮,露出惊喜的表情。

她其实早就买回来读过。

当初在《神雕》剧组只看了前半部分,那时孙祺还没写完。

最近发现助理也在看,一问才知道书已经出版了。